穿骨散

穿骨散

CHUAN G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肝經 20%
脾經 20%
胃經 20%
心包經 20%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穿骨散中包含白芥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穿骨散多用於寒濕痹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白芥子可溫通經絡,驅散寒濕,緩解疼痛。
  2. 消腫散結,活血化瘀:白芥子還具有消腫散結、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局部瘀血腫脹,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腫痛。穿骨散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伍,增強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穿骨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穿骨散主治「貼骨疽」,又稱「縮腳疽」。此病症特徵為患處皮色不變,局部腫硬且伴有疼痛,病位深在筋骨,屬陰疽範疇。貼骨疽為寒痰凝滯、氣血瘀阻所致,多因正氣不足,寒濕痰濁深伏筋骨,導致經絡阻塞,久而化熱或成膿。

組成與邏輯推理

方劑組成

  • 白芥子:為主藥,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具有溫肺化痰、散結通絡、消腫止痛之效。
  • 白酒釀:為輔助溶媒,性溫,能助藥力滲透,增強溫通散結之效。

治療原理

  1. 溫散寒痰:白芥子辛溫走竄,善化痰散結,尤長於祛除皮裡膜外之痰,針對貼骨疽之寒痰凝滯、氣血瘀阻病機,可使痰結消散、氣血通暢。
  2. 通透經絡:白芥子具刺激性,外敷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破除瘀滯;白酒釀助藥力深入筋骨,增強溫通效果。
  3. 消腫止痛:通過溫散寒凝、通暢經絡,間接緩解腫硬疼痛之症狀,使疽根鬆動,避免邪毒內陷。

配伍邏輯

此方簡潔,藉白芥子之辛溫散結與白酒釀之溫通特性,形成「外敷引藥透骨」之法。針對陰疽寒凝病機,以溫通為主,避免寒涼遏邪,符合「寒者熱之」的治療原則。

總結

穿骨散以白芥子為核心,配合酒釀外敷,體現中醫「外治內病」思想。其機理在於溫化寒痰、通透經絡,適用於貼骨疽初期腫硬未潰之證,藉溫通之力促邪外達。

傳統服藥法


白芥子不拘分兩。
用白酒釀調敷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骨癌)慢性多發性(多病灶性)骨髓炎

相同名稱方劑


穿骨散, 出處:《古方匯精》卷二。 組成:白芥子不拘分兩。 主治:貼骨疽,又名縮腳疽,皮色不異,腫硬作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