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肺湯

豬肺湯

ZHU FE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9.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脾經 20%
胃經 20%
肝經 11%
心包經 11%
大腸經 9%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豬肺湯方劑中包含豬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性味歸經:豬肺性味甘平,入肺經。中醫認爲,肺主氣,司呼吸,與外界的氣息交換密切。豬肺入肺經,可補肺氣,潤肺燥,改善呼吸道疾病,如咳嗽、氣喘等。
  2. 功效作用:豬肺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具有補肺氣、潤肺燥、止咳化痰等功效。對於肺虛久咳、乾咳少痰、肺燥傷津等病症,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豬肺湯中加入豬肺,是為了利用其入肺經的特性,以及豐富的營養成分,達到補肺氣、潤肺燥、止咳化痰的功效,對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療效。

豬肺湯中加入萊菔子,主要是利用其消痰止咳的功效。萊菔子味辛甘,性涼,入肺、脾經,具有消食化積、降氣消痰、止咳化痰的功效。

豬肺性甘平,入肺、腎經,具有補肺益氣、潤肺止咳的功效。將萊菔子與豬肺同煮,則可發揮相輔相成的功效,共同達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對於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豬肺湯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基於其宣肺化痰的功效。白芥子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豬肺本身具有滋陰潤肺、補虛益氣之效,但對於寒邪客肺、痰多咳嗽的患者,單靠豬肺難以完全緩解症狀。白芥子的加入,可以協同豬肺的功效,起到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肺部狀況。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豬肺湯」傳統古代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肺經燥痰」,即因肺陰虧虛或燥邪傷肺,導致痰液黏稠難咯、喉乾咽燥,或伴有胸悶氣逆等症狀。豬肺為主藥,以「以髒補髒」之原理潤肺;卜子(蘿蔔子)、白芥子合用,祛痰降氣,佐以五味調和(如生薑、鹽等),共奏潤肺化痰、降氣止咳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豬肺(君藥)

    • 性味甘平,歸肺經,傳統認為能「補肺虛、止咳嗽」。
    • 以其血肉有情之質,直接滋養肺陰,緩解燥痰之乾咳。
  2. 白芥子(臣藥)

    • 辛溫,歸肺經,具溫肺豁痰、利氣散結之效。
    • 針對痰滯肺絡之黏稠燥痰,通過辛散之力促痰排出。
  3. 卜子(萊菔子,佐藥)

    • 辛甘平,長於降氣化痰、消食除脹。
    • 與白芥子協同,增強降氣化痰之功,調理肺氣上逆之咳喘。
  4. 五味調和(使藥)

    • 可能指生薑(散寒化痰)、鹽(引藥入腎)、醋(收斂肺氣)等,依體質調整,平衡藥性。

三、方劑配伍原理

  • 潤燥與化痰並行:豬肺潤肺補虛,白芥子、卜子化痰通絡,形成「潤而不滯痰,化痰不傷陰」的配伍。
  • 標本兼治:豬肺治本(肺陰虧虛),二子治標(痰阻氣逆),適用於肺燥兼有痰黏者。

四、適用辨析

此方適合「燥痰」而非單純燥咳,特點為:

  • 痰少而黏,咳吐不爽
  • 喉癢胸悶,或有輕微氣促
    若純屬陰虛無痰(如乾咳無痰、舌紅少苔),則需配伍更多滋陰藥如麥冬、沙參。

全方體現中醫「髒象療法」與「氣痰同治」思路,通過食療與藥性結合,緩解肺燥痰阻之證。

傳統服藥法


豬肺1個,卜子5錢,白芥子1兩。
五味調和。飯後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豬肺湯, 出處:《不居集》上集卷十七。 組成:豬肺1個,蔔子5錢,白芥子1兩。 主治:肺經燥痰。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