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神散

SHENG SH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肝經 19%
胃經 19%
脾經 14%
心經 8%
腎經 6%
小腸經 4%
肺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聖神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表,通鼻竅:白芷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疏風解表、通鼻竅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外襲而引發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白芷可有效散寒解表,通利鼻竅,改善鼻塞不通的狀況。
  2. 止痛消腫,生肌斂瘡:白芷亦具止痛消腫、生肌斂瘡的功效。對於因外傷或感染導致的傷口紅腫疼痛,白芷可促進組織修復,減輕疼痛和腫脹,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白芷在聖神散中扮演著疏風解表、通鼻竅,以及止痛消腫、生肌斂瘡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聖神散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止痛:赤芍具有涼血止痛的功效,能清熱解毒,散瘀止痛,對於因血瘀導致的疼痛,如經痛、跌打損傷等,有著顯著效果。聖神散常用於治療血瘀腫痛,因此赤芍的加入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
  2. 活血化瘀:赤芍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凝滯的情況。對於聖神散中其他藥材的功效發揮,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提高整體療效。

「聖神散」方劑中使用「白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止血生肌: 白芨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潰瘍等病症。聖神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等症,白芨的止血生肌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活血化瘀: 白芨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有助於傷口癒合和組織修復。聖神散中加入白芨,不僅能止血生肌,也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傷口癒合速度。

聖神散方劑中包含枇杷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肺止咳:枇杷葉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風熱犯肺、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枇杷葉能有效緩解。
  2. 降逆止嘔:枇杷葉還具有一定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

聖神散中加入枇杷葉,旨在通過其清肺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聖神散」方劑中包含「芙蓉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芙蓉葉性涼,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皮膚紅腫等症狀,同時也可止血生肌,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燒傷燙傷等。

在「聖神散」方劑中,芙蓉葉的作用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效果,以達到治療目的。

「聖神散」方劑中包含韭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補腎: 韭菜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補腎壯陽的功效。對於陽氣不足、腎虛陽痿等症,韭菜能起到溫補腎陽,增強腎功能的作用。
  2. 行氣活血: 韭菜中含有揮發油、維生素等成分,具有行氣活血、疏通經絡的作用。對於氣滯血瘀導致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韭菜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起到舒筋活絡的功效。

因此,在「聖神散」中加入韭菜,可起到溫陽補腎、行氣活血的雙重作用,對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有較好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聖神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籍記載,《驗方新編》及《救傷祕旨》等醫書中,聖神散乃治療骨傷之常用方劑,其主治功效涵蓋全身多處骨骼損傷,包括:

1. 頭面部外傷:

  • 頭部外傷腫脹:聖神散能活血祛瘀、消腫止痛,適用於頭部外傷引起的局部腫脹。
  • 眼部外傷:如眼球突出、眼瞼翻轉等,聖神散可消退血腫,幫助眼球復位。
  • 牙牀骨折:聖神散可促進牙牀骨癒合,固定下頜,減輕疼痛。
  • 頭頸部跌墜損傷:聖神散能舒筋活絡、接骨續筋,治療頭頸部因高處墜落導致的損傷。

2. 四肢及軀幹骨折:

  • 肩部骨折:聖神散可促進肩部骨折癒合,配合夾板固定,恢復肩關節功能。
  • 臂部骨折:聖神散能接骨續筋,配合夾板固定,使斷骨復位。
  • 手掌骨碎裂:聖神散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配合固定,促進手掌骨癒合。
  • 手指骨折:聖神散能促進手指骨癒合,消腫止痛,恢復手指功能。
  • 腰背部骨折:聖神散能活血化瘀、接骨續筋,配合復位手法及固定,促進腰背部骨折癒合。
  • 膝蓋骨折或脫位:聖神散能消腫止痛,促進骨折癒合,配合固定,穩定膝關節。
  • 脛骨骨折:聖神散可促進脛骨骨折癒合,配合固定,恢復下肢功能。

治療原理分析:

聖神散之療效,源於其方劑組成中藥材之藥理作用: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方中赤芍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白芷可祛風散寒、活血止痛,二者合用,可迅速消除局部瘀血腫脹,緩解疼痛。
  • 接骨續筋,生肌斂瘡:白芨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之效,可促進骨折斷端癒合,修復受損組織;韭菜及韭根則能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有助於骨骼再生。
  • 祛風散寒,溫經通絡:方中淮烏(即川烏)具有祛風除濕、溫經止痛之效,可緩解因外傷引起的筋骨疼痛;枇杷葉及芙蓉葉則能清熱涼血、解毒消腫,輔助治療局部炎症。
  • 引藥入經,加強療效:方中以薑汁、韭汁、老酒調敷,取其辛溫發散之性,引藥直達病所,加強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效。

綜上所述,聖神散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基礎,兼具接骨續筋、生肌斂瘡之功,故能廣泛應用於各種骨傷疾患,其療效在於方中諸藥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淮烏3錢,白芷3錢,赤芍3錢,白及3錢,枇杷葉3錢,芙蓉葉3錢,韭根1兩,韭菜1兩。
用薑汁、韭汁,老酒同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聖神散, 出處:《梅氏驗方新編》卷六。 組成:淮烏3錢,白芷3錢,赤芍3錢,白及3錢,枇杷葉3錢,芙蓉葉3錢,韭根1兩,韭菜1兩。 主治:足趾折斷。

聖神散, 出處:《傷科匯纂》卷七。 組成:準烏(即草烏)1兩,白芷1兩,赤芍1兩,白及1兩,秋葉1兩,枇杷葉1兩,韭菜根1兩。 主治:跌打損傷,一切血瘀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