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槐角丸

JIA WEI HUAI J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5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肝經 17%
大腸經 17%
肺經 13%
心經 10%
脾經 10%
膽經 6%
腎經 3%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槐角丸中包含槐角,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涼血止血: 槐角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因熱毒上攻、血熱妄行而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衄、便血、痔瘡出血等,槐角能有效緩解。
  2. 瀉火解毒: 槐角亦具有瀉火解毒的功效,能清解腸胃熱毒,對於因濕熱內蘊、脾胃不和引起的腹瀉、痢疾等,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加味槐角丸中加入槐角,是為了發揮其清熱涼血止血、瀉火解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加味槐角丸方中加入枳殼,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行氣消積: 枳殼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嘔之功效。槐角丸以槐角為主,善於清熱涼血,潤腸通便,但容易導致氣滯血瘀,難以完全發揮藥效。枳殼的加入,可以行氣消積,促進腸胃蠕動,使藥物更好地被吸收利用,提高療效。

二、緩解腹痛: 槐角丸適用於腸胃熱盛、血熱妄行所致的便血、痔瘡等症。枳殼能理氣止痛,可以緩解因血熱瘀阻所致的腹痛,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改善用藥體驗。

加味槐角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活血,改善血虛症狀: 槐角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但其性偏寒涼,容易導致氣血不足。而當歸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可與槐角相輔相成,避免藥性過寒,同時也能改善因血虛導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

二、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當歸的活血作用可以促進槐角的涼血止血功效,達到更好的止血效果。同時,當歸還能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快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更好的療效。

加味槐角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槐角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作用,而黃芩則能清熱瀉火,燥濕止瀉,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效。

此外,黃芩苦寒,可抑制槐角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寒,對脾胃造成損傷,同時也使藥效更加平和,更適合臨牀應用。

加味槐角丸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皁莢味苦、甘,性寒,歸脾、胃經,具有瀉下通便、消積化痰的作用。槐角則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在方劑中,皁莢與槐角相配伍,可以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熱毒蘊結、腸胃積滯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此外,皁莢的瀉下作用也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毒素,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加味槐角丸中加入刺蝟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刺蝟皮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此藥材能有效抑制腸道菌羣失衡引發的熱毒,配合槐角清熱瀉火、止血涼血的功效,可有效治療腸胃熱毒、痔瘡出血等症狀,有助於緩解加味槐角丸主治疾病。
  2. 刺蝟皮能增強槐角的藥效。 刺蝟皮與槐角配合使用,能起到協同作用,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加味槐角丸中加入秦艽,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散風濕,止痛止癢: 秦艽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疏散風濕、止痛止癢的功效。槐角丸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痔瘡、肛門腫痛等症,秦艽的加入可以幫助清熱解毒,疏散濕熱,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瘙癢不適。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秦艽還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痔瘡常伴有瘀血阻滯,秦艽的加入可以幫助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腫脹疼痛,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加味槐角丸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熱、消腫止痛的功效。槐角則性涼,味苦,歸肝、大腸經,擅長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二者搭配,可協同作用,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疏散風熱,對於風熱上攻、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
  2. 通鼻竅,止流涕:白芷能通鼻竅,止流涕,對於因風熱上攻引起的鼻塞流涕,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槐角則善於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壅盛引起的鼻塞流涕,亦有療效。二者合用,可更有效地改善鼻竅不通、流涕不止的症狀。

主治功效


加味槐角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多部醫書的記載,加味槐角丸的主要功效在於治療痔瘡腫痛、痔漏及腸風下血等症狀,其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1. 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 槐角、黃芩、地榆、黃連等藥材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針對痔瘡、腸風下血常見的熱毒壅滯、血熱妄行等病機,能有效清除熱邪,降低血熱,從而達到止血消腫的目的。
  • 皂蒮有通便排毒之功,可助排除腸道積熱,減輕痔瘡腫痛。

2. 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 當歸、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血瘀,緩解痔瘡腫痛及下血。
  • 白芷能引藥入大腸經絡,有助於藥效直達病所,發揮疏通經絡的作用,改善局部氣血運行。

3. 行氣寬腸,祛風除濕:

  • 枳殼能行氣寬腸,疏理大腸氣機,可改善因氣滯導致的便秘、肛門墜脹等不適。
  • 秦艽、防風具有祛風除濕之功,針對痔瘡發生與風邪、濕邪相關的病因,能有效祛除風濕,緩解腫痛。

4. 補益氣血,扶正固本:

  • 黃耆具有補氣的作用,可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
  • 阿膠有補血之功,可針對因長期出血導致的氣血虧虛進行調補。
  • 刺蝟皮具滋陰潤肺作用,可針對虛損體質,養陰生津,但功效在相關古籍中未提及。

綜合分析,加味槐角丸的配伍體現了「攻補兼施、標本兼治」的原則。 方中既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品以針對病邪,又有補氣養血之藥以扶助正氣,同時兼顧行氣、祛風等功效,使藥物協同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痔瘡、腸風下血等症狀的目的。

從古籍的描述中,可見加味槐角丸在臨床上的應用範圍廣泛:

  • 《仁術便覽》、《瘍醫大全》、《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等醫書明確指出,加味槐角丸 “治痔漏通用,及治腸風下血”。
  • 《奇方類編》 也記載其 “治腸風臟毒,下血不止”。
  • 《醫學入門》 指出,加味槐角丸可用於實證或虛證的痔瘡,並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加減,如虛證者可加用四物坎離丸等。
  • 《雜病源流犀燭》 則指出,加味槐角丸可針對濕熱內盛所導致的痔瘡,並在久病虛損的情況下,仍可搭配其他扶正固本的藥物使用。
  • 《保嬰撮要》 中則記載加味槐角丸可治療小兒痔瘡。

總體而言,加味槐角丸對於痔瘡、痔漏、腸風下血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其藥性平和,在臨床上應用廣泛,是治療相關病症的常用方劑。

傳統服藥法


槐角(炒)、枳殼(麩炒)、當歸、黃芩、皂角仁(炒)、蝟皮(炙)、秦艽、白芷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1-2錢,水煎服;或蜜為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痔瘡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槐角丸, 出處:《保嬰撮要》卷十四。 組成:槐角(炒)、枳殼(麸炒)、當歸、黃芩、皂角仁(炒)、猬皮(炙)、秦艽、白芷各等分。 主治:痔瘡腫痛或下血。

加味槐角丸,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一。 組成:槐角2兩,生地2兩,當歸身2兩,黃耆2兩,川芎半兩,阿膠半兩,黃連1兩,條芩1兩,枳殼1兩,秦艽1兩,防風1兩,連翹1兩,地榆1兩,升麻1兩,白芷半兩。 主治:痔漏,及腸風下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