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元化滯湯

BAO YUAN HUA ZHI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寒 (0.5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心經 11%
膀胱經 11%
三焦經 11%
腎經 11%
脾經 11%
大腸經 11%
胃經 11%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保元化滯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健脾,助消化: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健脾益氣的功效。化滯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的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黃耆能補益脾胃之氣,增強消化功能,促進食積消化。
  2. 扶正祛邪,增強抵抗力:黃耆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抵抗外邪侵襲。對於脾胃虛弱者,更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黃耆能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發生,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保元化滯湯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化痰止咳: 滑石性寒滑,入肺、膀胱經,能利水滲濕,化解痰濕。方劑中加入滑石,能幫助化解痰濁,利水消腫,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達到化滯的效果。
  2.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滑石還能清熱解毒,涼血止痛,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口渴、腹痛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在保元化滯湯中,滑石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有助於清除積滯,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主治功效


保元化滯湯主治功效分析

保元化滯湯出自《醫林改錯》,由王清任所創,其主要組成成分為黃耆和滑石。此方原用於治療痘疹發病五六日後所出現的痢疾,無論是白痢、紅痢,或是紅白相雜,皆可使用。王清任亦指出,此方不僅適用於小兒痘疹後痢疾,對大人初痢、久痢亦有奇效。

治療原理分析:

  1. 補氣固表與清熱利濕並用:

    • 黃耆: 具補氣之效,能提升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痘疹後期或痢疾導致氣虛,黃耆能補益正氣,固護表衛,防止邪氣內侵。
    • 滑石: 性寒,具清熱、利濕、解毒之功。痢疾多因濕熱內蘊,滑石可清解腸道濕熱,並利水,使濕邪從小便排出。
  2. 補中寓攻,攻補兼施:

    • 保元化滯湯的巧妙之處在於補氣的同時,亦能清熱利濕,並非一味攻邪。痢疾雖屬實證,但正氣亦可能因此而耗損,故需兼顧扶正祛邪。黃耆補氣以扶正,滑石清熱利濕以祛邪,兩藥相輔相成,使邪去而正復。
    • 方歌中「保元化滯補攻方」,亦點明此方補中寓攻的特點。
  3. 針對不同情況的加減應用:

    • 針對大人初痢,王清任建議可不用黃耆,而增加滑石用量至一兩五錢,並加入白糖。初痢多屬實證,以清熱利濕為主,故不需黃耆補氣。白糖則可緩和滑石的寒涼之性,並兼有補中緩急之效。
    • 針對久痢,則需加入黃耆,並維持滑石用量。久痢多為虛實夾雜之證,既有濕熱未清,亦有正氣虧虛,故黃耆可補氣固本,提升整體療效。
  4. 白砂糖的輔助作用:

    • 王清任認為晚間服用加入白砂糖的藥湯效果更佳。白砂糖具有補中緩急的作用,可增強藥方的療效。

總而言之,保元化滯湯的治療原理是透過黃耆補氣固本,提升機體正氣,同時運用滑石清熱利濕,祛除腸道濕熱之邪。此方補中寓攻,攻補兼施,並能根據不同病程、病情進行加減調整,故能有效治療痘疹後期痢疾及成人初、久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麻疹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保元化滯湯, 出處:《醫林改錯》卷下。 組成:黃耆1兩,滑石末1兩。 主治:小兒痘疹5-6日後,痢疾或白或紅,或紅白相雜,及大人初痢、久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