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杏丸

JIAO X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3.3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8%
大腸經 18%
心經 9%
腎經 9%
肝經 9%
胃經 9%
三焦經 9%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椒杏丸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的功效。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之效。其潤肺作用能滋養肺陰,緩解肺燥咳嗽;降氣平喘作用則能舒緩氣道阻塞,改善呼吸困難。

在椒杏丸中,杏仁與其他藥材配合,發揮協同作用,更能有效治療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

椒杏丸中包含胡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散寒邪:胡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消食的功效。方中以胡椒溫散寒邪,配合杏仁、白芥子等藥物,可有效祛除體內寒邪,緩解寒邪引起的咳嗽、氣喘、腹痛等症狀。
  2. 引藥入肺:胡椒辛散,能引藥入肺,促進藥物深入肺部,發揮藥效。對於寒邪入侵肺部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胡椒能使其他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肺部,達到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椒杏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獻記載

《串雅內外編》記載:「庚生按:此古方諸葛解甲散也,加入甘草一味,更為妥善。惟服時須量強弱加減,壯者錢半,次者一錢,十歲以下用五六分,不用蓋被其汗立出,然不及椒杏丸方,尤為平和。方列後:杏仁三十一粒,白胡椒三十一粒,共搗為末,生薑汁為丸,握手中一時,自然汗出,傷寒用此,於虛損人尤宜。」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串雅內外編》的描述,椒杏丸最初被認為是「諸葛解甲散」的改良方,並被指出其較原方更為平和。古文明確指出椒杏丸的主要功用在於治療「傷寒」,且特別提到「於虛損人尤宜」,表明此方不僅適用於一般的傷寒,對於體質虛弱的患者也相對安全。

椒杏丸的組成極為簡潔,僅有杏仁與白胡椒兩味藥,以生薑汁為丸。其治療原理,可從各味藥材的特性來分析:

  • 杏仁: 杏仁性味苦溫,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在傷寒初期,患者可能出現咳嗽、氣喘等症狀,杏仁有助於緩解這些不適。
  • 白胡椒: 白胡椒性味辛熱,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消痰的功效。傷寒多為外感風寒所致,白胡椒的辛溫之性可助於祛除體內寒邪,改善惡寒、腹痛等症狀。
  • 生薑汁: 生薑汁性味辛溫,可發汗解表,並能調和藥性。在此方中,生薑汁不僅作為賦形劑,也具有輔助發汗,加強藥效的作用。

綜合來看,椒杏丸通過杏仁的止咳平喘、白胡椒的溫中散寒,以及生薑汁的發汗解表,達到治療傷寒的目的。特別是其平和的藥性,使其在治療虛弱體質患者的傷寒時,更具優勢。古文也提及「握手中一時,自然汗出」,說明此方發汗作用較為溫和,通過發汗的方式,將體內寒邪排出。

因此,椒杏丸的主治功效主要為:發散風寒、止咳平喘,適用於體虛的傷寒初期患者。 其治療原理是透過溫散寒邪、宣肺止咳,以達到治療傷寒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杏仁32粒,胡椒32粒。
發汗。
上為末,薑汁為丸。
拿手心1時,自然出汗,虛人亦可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椒杏丸, 出處:《仙拈集》卷一。 組成:杏仁32粒,胡椒32粒。 主治:發汗。主治:傷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