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退腫膏中加入芙蓉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芙蓉葉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熱毒引起的紅腫疼痛有很好的療效。其富含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腫脹。同時,芙蓉葉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能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修復。
因此,在退腫膏中加入芙蓉葉,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腫痛症狀。
退腫膏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其清涼解毒、消腫止癢的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疏風散熱、清利頭目、止癢止痛的功效。其揮發油成分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同時,薄荷的清涼感可以緩解腫脹部位的灼熱感,起到舒緩止癢的作用。因此,在退腫膏中加入薄荷,可以有效改善腫脹、疼痛和瘙癢等症狀,達到消腫止痛、止癢的效果。
退腫膏中添加澤蘭,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澤蘭性涼,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有效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炎症消退,對於外傷腫痛、跌打損傷等引起的腫脹有較好療效。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澤蘭還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抑制炎症反應,並促進傷口癒合。對於一些熱毒引起的腫脹,以及伴隨出血的腫傷,澤蘭也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退腫膏中添加川牛膝,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活血通絡的藥理作用。
川牛膝味苦、性寒,入肝、腎經。其具有以下功效:
- 利水消腫: 川牛膝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除水腫,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浮腫。
- 活血通絡: 川牛膝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有利於消散瘀血腫塊。
因此,在退腫膏中加入川牛膝,可以有效促進水液代謝,消散瘀血,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退腫膏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清除局部炎症,消散腫痛。
- 通腑泄熱: 大黃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毒素排出,從而減輕局部腫脹,緩解炎症反應。
因此,退腫膏中加入大黃,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熱毒蘊結、局部紅腫熱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退腫膏」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傷科匯纂》、《雜病源流犀燭》、《證治準繩》等古籍所述,中藥方劑「退腫膏」主要用於治療頭部外傷,特別是頭腦破傷、跌破、刀斧傷、杖棒擊打等造成的腫脹疼痛,其治療範圍不僅限於頭部,也可用於其他部位的跌打損傷腫痛。
主治功效:
退腫膏的主要功效在於 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其應用範圍涵蓋以下幾種情況:
腦骨損傷,皮不破者: 此為退腫膏的主要適應症。當頭部遭受撞擊或外力損傷,導致腦骨受損,但皮膚表面沒有破損時,使用退腫膏敷貼於患處,可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耳部外傷: 無論是耳部被砍傷跌落,或發生耳部脫位等情況,在內敷封口藥後,外敷退腫膏可輔助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其他部位腫痛: 退腫膏不僅適用於頭部外傷,對於身體其他部位因外傷引起的腫痛亦有療效,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治療原理:
退腫膏的組成成分,各自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共同作用下,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 芙蓉葉: 具有消炎解毒、利尿的作用,可幫助清除局部炎症反應,促進體液循環,減輕腫脹。
- 薄荷: 其清涼止痛的特性,可有效舒緩肌肉疲勞,緩解外傷造成的疼痛感。
- 澤蘭: 具備活血化瘀、散結消腫的功效,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速組織修復。
- 川牛膝: 強筋骨、補肝腎、通經絡,可強化受損組織,促進經絡暢通,有利於氣血運行,加速修復過程。
- 大黃: 瀉下導滯、涼血解熱,可幫助清除體內瘀滯,減輕炎症反應,同時其涼性有助於緩解外傷後的熱痛。
綜合來看,退腫膏的配伍精妙,能從多個方面協同作用,透過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等機制,達到治療外傷腫痛的目的。古籍亦有提到,若配合封口藥、散血膏等使用,可根據傷情不同,更全面地處理傷口,促進癒合。
總之,退腫膏作為一種傳統外用方劑,其主治功效顯著,能有效緩解外傷腫痛,其治療原理亦具合理性,是中醫外傷科常用的有效藥方。
傳統服藥法
芙蓉葉、地薄荷、耳草葉、澤蘭葉、金桐葉、赤牛膝、大黃(另研末)各等分。
止痛。
上砍爛。
敷貼傷處,中間留孔出氣,用澤蘭葉蕩軟貼住,冬月用芭蕉葉,1日1換藥,用茶洗傷處。若傷處浮腫,用小青葉搗敷,後用尻池葉、地薄荷搗敷後,痛不住,用葛葉、毛藤葉、楓葉尾砍敷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退腫膏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以及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退腫膏, 出處:《準繩·瘍醫》卷六。 組成:芙蓉葉、地薄荷、耳草葉、澤蘭葉、金桐葉、赤牛膝、大黃(另研末)各等分。 主治:止痛。主治:頭腦破傷損,或跌破,或刀斧傷,或被杖棒打破及別處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