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聖散
SHUI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九籥衛生》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寒 (0.27)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膀胱經 50%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水聖散方中含有浮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浮萍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其輕浮之性,可上浮於水,故能利水滲濕,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較佳療效。水聖散主治濕熱內蘊、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症,浮萍的利水消腫作用在此方中發揮重要作用。
- 清熱解毒:浮萍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浮萍可起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病情。
綜上所述,浮萍在水聖散方中,憑藉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濕熱內蘊、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症的效果。
主治功效
水聖散主治功效分析
水聖散,其組成以浮萍為主,古代醫家多用於治療小兒脫肛,其治療原理及功效分析如下:
主治病症:
- 小兒脫肛不收: 這是水聖散最主要、最廣泛記載的應用。脫肛,即大腸末端從肛門脫出,俗稱「脫肛門」。水聖散針對此症狀,能使脫出的肛門復位。
治療原理分析:
浮萍的收澀作用: 根據古籍記載,水聖散的主要成分為浮萍。浮萍性味辛寒,具有收澀的作用。將其研磨成末,乾敷於脫肛處,能利用其收澀之力,使脫出的組織收縮復位,從而達到治療脫肛的效果。這與《世醫得效方》所載「上用浮萍草不以多少,杵為細末,幹貼患處」的描述相符。
外用敷貼的直接作用: 水聖散的給藥方式為外用,將浮萍末直接敷於脫肛處。這種局部給藥方式,能使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減少藥物經體內循環的損耗,快速發揮藥效。
其他輔助治療觀點:
- **《本草綱目》**記載浮萍「利水消腫、解熱止癢、抗過敏、降血壓、鎮靜神經」,這些功效雖非直接針對脫肛,但或許能間接緩解因脫肛引起的不適,如局部腫脹、疼痛等,有助於脫肛復位。
- **與其他治療方式比較:**古籍中亦有提及其他治療脫肛的方法,如蓖麻子貼囟門、鱉頭燒煙燻肛門、槐花內服等,顯見脫肛的治療方式多樣,而水聖散以其簡便易行、藥物易得的特點,在古時被廣泛應用。
- 與其他方劑比較: 《證治準繩·幼科》提到「澀腸散」治療小兒久痢脫肛,此方用訶子、赤石脂、龍骨,以收斂止瀉為目的,與水聖散作用機理不同,但皆是為解決肛門脫垂問題。
總結:
水聖散主要利用浮萍的收澀作用,通過外敷的方式直接作用於脫肛處,促進脫出的肛門組織收縮復位,達到治療小兒脫肛的目的。其藥物組成簡單、用法便捷,且療效顯著,因此被歷代醫家廣泛應用於治療此病。古代醫家對此方劑的運用並未著墨太多關於其他功效,可推測古時主要著重於其針對脫肛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浮萍草。上為細末。
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脫肛
相同名稱方劑
水聖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九籥衛生》。 組成:浮萍草。 主治:小兒脫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