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狐膽丸
HU D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幼幼新書》卷十三引《聚寶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寒 (0.27)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膀胱經 50%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狐膽丸」方劑中使用浮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浮萍性寒,味淡,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狐膽丸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癰疽疔瘡等病症,浮萍的清熱解毒之性,可輔助主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2. 利水消腫:浮萍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幫助體內濕熱之邪外泄,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狐膽丸中可能存在其他具有利水作用的藥物,浮萍的加入可以增強利水消腫的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狐膽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大人、小兒中風」,古醫所謂「中風」涵蓋範圍較廣,包括卒然昏仆、痰涎壅盛、肢體麻痹,或驚風抽搐等證候。從用藥配伍推斷,本方重點在於「開竅醒神、豁痰逐瘀、解毒鎮驚」,可能針對風痰閉阻、邪毒內擾所致的中風急症,尤其兼見神昏、痰鳴、肢體拘攣者。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砒霜(半兩):性烈大毒,古用於劫痰截瘧、殺蟲蝕瘡。此處取其「斬關奪門」之力,破痰瘀、通閉塞,然須配伍他藥制其毒性。
- 朱砂(半兩):重鎮安神、清心解毒,制砒霜燥烈之性,兼防熱毒擾神。
- 麝香(1分):辛香走竄,開竅醒神,助藥力速達病所,尤擅通絡散瘀。
- 阿魏(1分):臭烈消積、化癥散結,古人用之祛痰辟穢,協砒霜攻逐痰瘀。
- 狐膽(1枚):本草載其「鎮驚、清熱解毒」,民間謂其可袪風定驚,為方中君藥之一。
- 黃丹(1分):即鉛丹,墜痰鎮驚,與朱砂協同鎮降風陽。
- 綠豆面(1分):緩和砒霜毒性,兼清熱解毒。
配伍特點與推理:
- 毒藥猛劑,峻逐痰瘀:砒霜、阿魏、黃丹合用,攻逐頑痰死血,針對風痰瘀阻之重症。
- 開竅與鎮降並行:麝香開閉,朱砂、狐膽鎮驚,一動一靜,調節神明。
- 節制毒性,顧護正氣:綠豆面解毒,選端午「純陽之時」製丸,取天時之氣抑藥毒。
- 冷醋湯送服:醋酸收斂,減砒霜燥烈;冷服防熱藥升散過度。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思路,適用於實閉急證,然須精準辨證。古醫用藥峻烈,今人當審慎考究其適應範疇與替代方案。
傳統服藥法
砒霜半兩,朱砂半兩,麝香1分,阿魏1分,狐膽1枚,黃丹1分,綠豆面1分。
上為細末令勻,五月五日午時用粽子尖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丸,空心及發前以冷醋湯送下。
忌食熱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瘧疾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狐膽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二。 組成:砒霜半兩,朱砂半兩,麝香1分,阿魏1分,狐膽1枚,黃丹1分,綠豆面1分。 主治:瘧,寒熱發作無時。
狐膽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三引《聚寶方》。 組成:浮萍草(紫背者,7月15日採取)不拘多少(陰乾)、雄狐膽(12月收,陰乾)。 主治:大人、小兒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