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真散

上真散

SHANG ZHE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0.2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膀胱經 50%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上真散中使用浮萍,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利濕,解暑止渴: 浮萍性寒,味甘淡,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暑止渴之功。對於暑熱傷津、口渴心煩、小便不利等症狀,浮萍可起到清熱解暑、利尿通淋的作用。
  2. 祛風止癢: 浮萍還具有一定的祛風止癢功效。對於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疹子等,浮萍可以起到清熱止癢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以改善皮膚症狀。

因此,上真散中使用浮萍,是為了發揮其清熱利濕、解暑止渴、祛風止癢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上真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大風癩疾」,即中醫古籍所載之癘風(類似現代醫學的麻風病或嚴重皮膚疾患),其特徵為皮膚麻木、潰爛、毛髮脫落等,多歸因於風毒濕熱鬱結、氣血瘀滯。方中浮萍草獨用,強調其「祛風透表、利濕解毒」之效,契合古代對癩病「風邪深伏」的病機認識,透過發散風毒、透達腠理以緩解症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浮萍草特性

    • 性味歸經:辛寒,入肺、膀胱經,具輕浮升散之性。
    • 核心功效
      • 發汗透表:辛寒解表,助開泄腠理,驅風邪外透。
      • 利水消腫:通調水道,滲濕以除內鬱之濕毒。
      • 清熱解毒:寒性可清血分熱毒,抑制皮膚腐潰。
  2. 製法與服法設計

    • 三月採收:春時浮萍生發力旺盛,取其輕揚升發之氣。
      -「窨五日,焙乾」:陰乾避免曝曬,可能為保留揮發性成分或減其寒峻之性。
      -「不得見天日」:或與古代禁忌思想相關,恐藥性受日光破壞。
    • 溫酒送服:酒性辛熱,既可助浮萍行散之力,又能溫通經脈,化解風寒濕滯。
  3. 配伍與禁忌邏輯

    • 獨藥成方:古代治風疾常取單味藥「專力攻邪」,浮萍輕浮善走,直達肌表。
    • 忌口豬雞魚蒜:此類食物多屬腥羶發物,恐助濕熱或與藥性相悖,影響祛風毒之效。

總結
上真散以浮萍草為主,藉其「發散風邪、清利濕毒」雙重作用,針對癩病「風濕熱毒膠結」之病機。製法強調整潔與陰性保存,服法則結合酒之溫通,共奏開腠理、透邪毒之功。此方體現古代「以輕治重」的思路,透過輕清之品透達深伏之邪,屬風疾外治法之典型。

傳統服藥法


浮萍草(三月採,淨淘3-5次,窨五日,焙乾)不拘多少。
上為細末,不得見天日。
每服2錢,食前、空心溫酒調下。10服病退。
忌豬、雞、魚、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痲風 [漢生氏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上真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引《十便良方》。 組成:浮萍草(3月採,淨淘3-5次,窨5日,焙乾)不拘多少。 主治:大風癩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