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礬散

柳絮礬散

LIU XU FA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38

熱/寒比例

極寒 (0.1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5%
肝經 15%
脾經 15%
腎經 15%
心經 9%
膽經 9%
三焦經 5%
胃經 5%
小腸經 5%
大腸經 5%
肺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三焦經
胃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柳絮礬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括鉛霜,這引發了現代中醫藥界的關注。鉛霜,即鉛鹽,以其特有的藥理作用在某些方劑中被運用。其在古代醫學中的使用,主要是基於其收斂、止血及解毒的療效。當然,鉛霜的毒性和潛在風險也不容忽視,因此在古代醫書中往往附有使用的禁忌和劑量限制。柳絮礬散通常用於治療由於風邪引起的疾病,鉛霜的加入,能夠加強方劑的療效,尤其在對抗某些急性病症時效果顯著。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對健康安全的重視,現代醫學愈發強調中藥中的毒性成分的管理和應用,促使許多傳統配方進行修訂或禁用。因此,柳絮礬散中的鉛霜現已不再是常規使用的選擇,學界正逐步探索更為安全有效的替代品。

柳絮礬散中加入芒硝,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通便瀉下的功效。對於柳絮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疼痛等症狀,芒硝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緩解患者的痛苦。
  2. 引藥下行: 芒硝能引導其他藥物下行,促進藥效發揮。柳絮礬散中其他藥物如明礬、爐甘石等,性較燥烈,加入芒硝能引其下行,避免藥物過於燥烈傷陰。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柳絮礬散】傳統功效分析

主治:小兒疳渴不止。
疳渴屬中醫「疳證」範疇,多因脾胃虛弱、津液耗傷,或積熱內生,灼傷陰液所致。臨床表現為形體消瘦、口乾多飲、煩躁易飢等。此方以清熱、生津、斂瘡為核心,針對疳積化熱傷津之病機。


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1. 柳絮礬(半兩)

    • 性味與功效:寒涼酸澀,主收斂、清熱、解毒。傳統用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能斂瘡生肌,緩解疳熱所致口腔糜爛。
    • 在方中角色:清解疳熱,保護黏膜,減少津液外耗。
  2. 鉛白霜(一兩)

    • 性味與功效:甘寒,質重沉降,能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古方多用於熱病煩渴、咽喉腫痛,其寒潤之性可滋潤燥熱。
    • 在方中角色:針對疳渴之「渴」,直接生津潤燥,協同柳絮礬清熱。
  3. 馬牙硝(一分)

    • 性味與功效:苦鹹寒,屬芒硝之精製品,瀉熱通便、軟堅散結。然此方用量極輕(一分),推測非為瀉下,而取其微量清解腸胃積熱之效。
    • 在方中角色:輕清疳積內蘊之熱,防熱結燥屎進一步傷津。
  4. 芒硝(一分)

    • 性味與功效:鹹苦寒,瀉熱通便,但同為微量使用,與馬牙硝相須為用,助其清熱而不致峻瀉傷正。

組方邏輯與協同作用

  • 清熱為主,生津為輔:鉛白霜與柳絮礬配伍,一潤一斂,清解上焦熱毒(如口瘡)、兼顧生津;馬牙硝、芒硝微量清泄中下焦積熱,形成自上而下的熱邪透解路徑。
  • 「輕清」用藥原則:全方總量僅二兩餘,且以「一字匕」的小劑量服之,契合小兒臟腑嬌嫩、不耐攻伐的特性,避免過寒傷胃。
  • 標本兼顧:疳渴之本在脾虛,然此方側重治標(熱、渴、瘡),推測臨床需配合健脾消疳之劑(如參苓白朮散)以固本。

總結

此方以寒涼清潤為主,針對疳熱亢盛、津傷燥渴之標急證候,通過清熱解毒、微量瀉熱與生津並行,緩解小兒煩渴、口腔潰瘍等症狀。其組方體現「祛邪不傷正」的兒科用藥思維,然須注意疳證根源在脾,長期調理仍需補益脾胃。

傳統服藥法


柳絮礬半兩, 鉛白霜1兩, 馬牙硝1分, 芒硝1分。
上為散。每服1字匕,冷水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柳絮礬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組成:柳絮礬半兩,鉛白霜1兩,馬牙消1分,芒消1分。 主治:小兒疳渴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