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錠子瘡藥」中使用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芒硝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針對錠子瘡的熱毒壅盛、紅腫疼痛等症狀,芒硝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腫脹,緩解疼痛。
- 引藥入瘡、促進排膿:芒硝味鹹,質潤,有引藥入瘡、促進排膿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能將藥力引導至瘡瘍部位,加速膿液排出,促進傷口癒合。
總之,芒硝在「錠子瘡藥」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引藥入瘡、促進排膿等作用,是治療錠子瘡的重要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錠子瘡藥主治「疔瘡」。
疔瘡為中醫外科重症,多因火毒蘊結、氣血凝滯所致,其特徵為瘡形堅硬如釘、疼痛劇烈,易蔓延成「疔毒走黃」(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敗血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頑瘡需以峻烈之藥攻毒拔毒,而「錠子」劑型便於直接外敷患處,集中藥力。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藥物組成分析
- 尖檳(檳榔)1兩:
味苦辛、性溫,傳統用於殺蟲消積,但其辛散之性亦能行氣破滯。《本草綱目》載其可「治瘡瘍」,推測可能藉其破氣之力,疏通局部氣血壅滯,助邪毒外透。 - 西丁(西黃耆膠/或指「西丁香」?)5錢:
「西丁」一詞在古代方書中多指「西黃耆膠」(樹膠,用於黏合藥材),但若為外用药,可能取其固定劑型作用;另有一說指「西丁香」(即公丁香),性辛溫,能散寒止痛、殺蟲,或用以增強檳榔之辛散攻毒功效。
(註:需考證原文語境,此處暫推測為「丁香」) - 皮消(朴硝)5錢:
性寒味鹹苦,具清熱瀉火、軟堅散結之效,外用可消腫解毒。其滲透力強,或能協同他藥深入瘡根,化解熱毒。
2. 配伍邏輯
- 辛溫攻毒:檳榔(或加丁香)辛溫行氣,開泄腠理,助藥力透達;
- 寒熱並用:朴硝性寒制約辛溫之燥烈,避免火毒未清而反助熱勢;
- 劑型特色:以唾液調藥搓錠,可能藉唾液中的酶類(古人謂「津液濡潤」)促進藥物釋放,且錠劑便於黏附瘡頭,持續發揮藥效。
3. 治療原理
此方透過:
- 破滯透毒:辛溫藥疏通局部氣血,開邪出路;
- 清熱拔毒:朴硝直接清解熱毒,軟化瘡根;
- 錠劑直達:外敷使藥力集中,針對疔瘡「根深毒熾」之特點。
三、潛在爭議與考證
若「西丁」為西黃耆膠,則此方僅檳榔、朴硝為主藥,前者破氣、後者瀉熱,配伍稍顯單薄,恐需佐證其他古籍用法;若為丁香,則符合外科「辛香走竄」的用藥思路。需進一步查閱《外科正宗》《醫宗金鑒》等,確認「西丁」所指為何。
傳統服藥法
尖檳1兩,西丁5錢,皮消5錢。
上為末。
吐涎放手掌心,搓之作錠。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錠子瘡藥,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尖檳1兩,西丁5錢,皮消5錢。 主治: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