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散

LIU ZH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9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胃經 28%
肺經 14%
心經 14%
脾經 14%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柳枝散中含有柳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 柳枝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各種病症,如痄腮、丹毒、口瘡等。
  2. 疏風止痛: 柳枝具有疏散風熱、止痛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牙痛、皮膚瘙癢等症狀。

柳枝散中加入柳枝,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疏風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柳枝散中含有「人參」,是基於其補氣益血的功效,用以提升患者整體元氣,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作用。在柳枝散中,人參可以增強患者的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虛弱的狀況,從而提升抗病能力,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因此,柳枝散中加入人參,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精髓,通過補氣益血,增強患者抵抗力,最終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柳枝散主治功效分析

一、 柳枝散的組成與傳統功效

柳枝散出自《聖濟總錄》,其組成為:

  • 寒食楊柳枝(門傍插者一兩): 據記載,柳枝具有解表、發汗的作用。
  • 人參(一分): 人參則具有補氣養血、益智安神之功效。

在《聖濟總錄》中,柳枝散被明確記載用於治療「鼻衄不止」。

二、 治療原理分析

1. 針對鼻衄的病理機制

鼻衄,俗稱流鼻血,其病理機制在中醫學上多歸因於「血熱妄行」、「氣虛不攝」等。

  • 血熱妄行: 體內陽熱過盛,迫血上行,導致鼻竅出血。
  • 氣虛不攝: 氣虛則無力統攝血液,血液溢出脈外,導致出血。

2. 柳枝散的治療思路

柳枝散的組方看似簡單,但其治療思路卻頗具深意:

  • 柳枝的應用:
    • 《本草綱目》記載柳枝“苦寒,能散風熱”,且柳枝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聖濟總錄》收錄的諸多治鼻衄方劑中,常可見收斂、涼血止血之藥,如刺薊、木賊等,柳枝在此與之同理。
    • 雖然柳枝傳統功效有解表發汗,但在治療鼻衄時,其作用可能更側重於其收斂、涼血止血之效。
  • 人參的應用:
    • 人參補氣養血,可固本培元,對於氣虛導致的衄血,能夠起到固攝血液的作用。
    • 此外,人參還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病情的恢復。

3. 兩藥合用之妙

柳枝散的巧妙之處在於,它將具有收斂止血的柳枝與補氣固本的人參巧妙結合,從標本兼治的角度來治療鼻衄。柳枝側重於止血,人參側重於補氣固攝,兩藥相輔相成,共奏止血之效。

4. 與其他止衄方劑的比較

《聖濟總錄》中收錄了多種治療鼻衄的方劑,如天竺黃散、千針散、玉粉散等,這些方劑多以清熱涼血、收斂止血為主。柳枝散則更側重於氣血的調養,兼顧止血,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路。

三、 柳枝散的擴展應用

除了《聖濟總錄》記載的治療鼻衄外,柳枝散在後世的應用中,亦有其他方面的用途。

《御藥院方》中,記載了以柳枝為主要成分的擦牙方,並提及「治牙齒諸疾。常用牢牙去風,甚效。」 且記載有以柳枝為主藥,配伍槐枝、鹽、皁角的配方,用於治療牙齒疾病,這些配方均能發揮柳枝的收斂、止血的功效,提示柳枝亦能用於口腔疾患。

綜上所述,柳枝散以其獨特的組方和治療思路,在《聖濟總錄》中被用於治療鼻衄,體現了古人辨證論治的智慧。儘管柳枝散看似簡單,但其內含的藥理作用和治療機制,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與探討。

傳統服藥法


柳枝1握, 槐技(各長4寸)1握(切碎), 鹽4兩, 皂角(不蛀者)7挺。
牢牙去風。
上同入瓷瓶中,黃泥固濟,糠火燒一宿後,冷取出,研細。
擦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流鼻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