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穿牙如聖散」方劑中加入「石燕」,其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石燕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有效緩解牙齦腫痛、牙周炎等症狀。
- 利濕通絡,化瘀止血: 石燕亦具利濕通絡、化瘀止血之功效,對於因濕熱阻滯、血瘀凝滯所致的牙痛,可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緩解疼痛。
綜上所述,石燕加入「穿牙如聖散」方劑中,可有效治療牙痛、牙周炎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濕通絡、化瘀止血的功效。
穿牙如聖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穿牙如聖散主要用於治療牙痛,乳香能有效緩解牙齦腫痛,減輕疼痛感,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2. 通經活絡: 乳香能通經活絡,疏通牙周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牙周組織的供血狀態,從而緩解牙痛症狀。此外,乳香還能有效清除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病竈,促進傷口癒合,幫助恢復口腔健康。
穿牙如聖散中加入大青鹽,其用意主要有二:
一、 清熱解毒: 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牙齦發炎,消腫止痛,緩解穿牙疼痛。
二、 引藥入齒: 大青鹽具有引藥入齒的作用,可將其他藥物有效地導入牙齒病變部位,提高藥物的療效。
因此,大青鹽在穿牙如聖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並提高藥效。
穿牙如聖散中加入細辛,主要是考慮其辛溫解表和通鼻竅的功效。
細辛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溫肺止咳、通鼻竅的功效。穿牙如聖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鼻塞不通,流涕清稀,齒痛,牙齦腫痛等症。細辛能夠疏散風寒,通利鼻竅,緩解鼻塞,並能溫經止痛,緩解牙痛。因此,細辛是穿牙如聖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穿牙如聖散為傳統中藥方劑,專治牙疼,具牢牙齒、止疼痛之效。以下從其功效主治及組成邏輯進行分析:
一、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 核心病機:此方所治「牙疼」,屬中醫「齒痛」範疇,古代認為多因風火邪毒上攻、寒凝齦絡或腎虛齒鬆所致,病位在牙齦與齒根。
- 作用特點:
- 局部外用:直接「乾擦於痛處」,通過藥物滲透齦齒,避免內服藥的緩慢過程,快速發揮藥效。
- 標本兼顧:既以辛散之品(如細辛)開泄邪氣治標,又以礦物藥(石燕子、青鹽)固齒治本。
- 後續調護:以溫荊芥湯漱口,可宣散風邪、清潔藥渣,防止留滯。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中四藥協同,分為「攻邪」與「固本」兩大方向:
1. 攻邪止痛
- 細辛:辛溫走竄,善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直接開泄牙齦寒凝或鬱火,緩解疼痛。
- 乳香:活血定痛,能改善局部氣血壅滯(如牙齦腫脹),其樹脂特性易附著患處,延長藥效。
2. 固齒清火
- 石燕子(煅淬):
- 煅後醋淬增強收澀之性,既能「牢牙齒」固護根本,又可清熱(如虛火浮越)。
- 含鈣類物質,可能通過礦化作用強健齒質。
- 青鹽:
- 鹹寒入腎,引藥下行,助石燕子固齒;兼清熱涼血,防細辛之燥。
- 外用有殺菌消炎之效(現代觀點)。
3. 配伍特點
- 動靜結合:細辛之「動」散邪,乳香之「行」化瘀,配伍石燕子、青鹽之「靜」以固澀,防辛散過度。
- 陰陽調和:細辛辛溫與青鹽鹹寒相制,避免溫燥傷陰或寒凝氣滯。
三、中醫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設計體現「急則治標,緩則顧本」思路:
- 急則止疼:細辛開鬱通閉,乳香活血,直接針對「不通則痛」。
- 緩則固齒:石燕子、青鹽補腎堅齒,對腎虛齒搖或齲齒鬆動者,可延緩病情。
- 外治法優勢:避開脾胃吸收,直達病所,適合不宜內服或需即時止痛者。
此外,煅石燕子與青鹽的礦物成分可能對牙釉質表面有暫行修護作用(以古人經驗推測),結合細辛局部麻醉效果(現代已知其含甲基丁香酚),共奏止痛固齒之效。
傳統服藥法
石燕子3對(燒7運,醋淬),乳香(另研)1兩,青鹽1兩,細辛半兩。
牢牙齒,止疼痛。
上為細末。
每用以指蘸藥乾擦於痛處,良久溫荊芥湯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穿牙如聖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九。 組成:石燕子3對(燒7返,醋淬),乳香(另研)1兩,青鹽1兩,細辛半兩。 主治:牢牙齒,止疼痛。主治:牙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