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藥散

啜藥散

CHUO Y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喉科學講義》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8%
心經 16%
肺經 16%
肝經 9%
膀胱經 9%
大腸經 9%
脾經 7%
胃經 7%
三焦經 6%
腎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脾經
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啜藥散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效。對於風熱犯肺、燥熱傷肺引起的咳嗽、痰多、咽乾等症,川貝母可有效緩解。

二、 宣肺利咽,散結消腫: 川貝母還具有宣肺利咽、散結消腫的功效,對於咽喉腫痛、痰液粘稠、胸悶氣喘等症,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啜藥散中加入川貝母,旨在發揮其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宣肺利咽等功效,幫助治療相關病症。

啜藥散方中含有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啜藥散主治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症,而黃柏能有效清瀉下焦濕熱,使小便通暢,緩解疼痛。
  2. 止血消腫: 黃柏亦有止血消腫之效。啜藥散中,黃柏可幫助止血,減少尿道出血,並消解炎症,減輕尿道腫脹,進一步促進尿液排泄,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黃柏在啜藥散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清熱燥濕、止血消腫的功效,使其成為治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等症的有效藥材。

啜藥散中含有甘草,主要有以下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減輕毒副作用的作用。啜藥散中可能包含一些較為辛辣或寒涼的藥材,甘草的加入可以起到中和作用,使藥性更為平和,降低對身體的刺激。
  2. 增強療效:甘草除了調和藥性外,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藥效。其具有補脾益氣、緩解咳嗽、解毒止痛等功效,可以配合其他藥材,起到協同增強治療效果的作用。

啜藥散中加入人中白,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藥力:人中白性溫,味甘,具有開竅醒神、解毒止痛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配伍,能增強藥力,提高療效。例如,人中白與川芎、白芷等藥物共同使用,能更有效地治療頭痛、鼻塞等症狀。
  2. 緩解副作用:部分藥物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人中白則能起到緩解作用。例如,人中白能緩解麻黃的發汗作用,使患者更加舒適。

總而言之,人中白在啜藥散中起到增強藥力、緩解副作用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啜藥散中包含川牛膝,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1. 活血通絡,引藥下行: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利水消腫的功效。可助藥力下達病竈,治療下焦濕熱、血瘀阻滯所致的腰膝痠痛、小便不利、月經不調等症。
  2. 引導藥物至特定部位:啜藥散多用於治療下半身疾病,而川牛膝具有引藥下行的特性,可將其他藥物引導至下焦,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啜藥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白喉」屬熱毒熾盛之證,患者素體強壯而感風熱邪毒,邪熱壅結咽喉。具體見症包括喉間潰爛(色白或紅腫)、劇痛、牙齦腐爛、口臭、舌焦、面赤唇裂、高熱口渴、脈象洪數等,皆為肺胃熱毒上攻咽喉之象。其功效著重於「泄熱解毒」,透達熱邪、清解穢毒,以止咽喉腐潰疼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清熱解毒,直折火毒)

  • 黃柏:苦寒沉降,瀉腎間相火,清下焦濕熱
  • 土牛膝根:性味苦平,清熱解毒利咽,且能引熱下行
  • 竹蜂:鹹寒無毒,專清熱毒,尤善消喉腫

臣藥(清肺化痰,散結消腫)

  • 川貝母:微寒甘苦,化痰散結,清肺熱而潤燥
  • 人中白:鹹寒降火,清熱解毒,祛腐生新
  • 王瓜霜:苦寒瀉熱,散結消腫,解咽喉腫閉

佐使藥(清熱和中,引藥上行)

  • 甘草: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兼能解毒
  • 牛黃:苦甘涼,入心肝,清熱豁痰,開竅解毒
  • 冰片:辛涼走竄,散鬱火、通竅消腫,引藥上行咽喉

配伍特點

  1. 瀉火與透散並行:黃柏、土牛膝根瀉火下行,竹蜂、冰片宣散鬱熱
  2. 解毒與祛腐兼施:人中白、王瓜霜解毒祛腐,牛黃、川貝化痰散結
  3. 清上導下相合:土牛膝根引熱下行,冰片開達上焦,使熱毒有外透之路

治療原理: 此方以苦寒清瀉為主體,瀉肺胃實火、解咽喉熱毒。熱毒得清則腐潰自止,痰火消散則腫痛可除。更配牛黃、冰片等,既增解毒之效,又能通竅利咽,使藥力直達病所。其劑型為散劑,且要求「慢慢啜服」,意在使藥力持續作用於咽喉局部,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傳統服藥法


川貝母3錢,竹蜂10只,黃柏3錢,甘草1錢,王瓜霜5分,人中白5分,土牛膝根3錢。
泄熱解毒。
上為極細末後,加牛黃末1錢,冰片末5分,同研勻,用樽裝妥封固。
臨證時,每2小時用滾水1湯匙調藥散1分,慢慢啜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白喉口臭口乾口渴面色發紅嘴唇紅腫嘴唇焦裂

相同名稱方劑


啜藥散, 出處:《中醫喉科學講義》。 組成:川貝母3錢,竹蜂10隻,黃柏3錢,甘草1錢,王瓜霜5分,人中白5分,土牛膝根3錢。 主治:泄熱解毒。主治:白喉。病人平素強壯,兼感風熱,喉間潰白或紅腫,痛楚難當,牙肉腐爛,口臭,舌焦,面赤,唇裂,發熱較高,口渴,脈象洪數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