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烏丸

CHUAN W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21%
心經 17%
腎經 17%
胃經 10%
膀胱經 5%
肺經 4%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川烏丸方劑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如下:

  1. 發揮其辛溫止痛之效: 烏頭性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溫經散寒之效。川烏丸方劑常用於治療寒性疼痛,例如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等,烏頭的辛溫之性可有效驅散寒邪,止痛止痺。
  2. 炮製減毒: 川烏丸中的烏頭經過炮製處理,可降低其毒性。炮製過程中,會使用水、酒等方式浸泡或蒸煮,使烏頭中的毒性成分部分分解或揮發,減低藥物毒性,提升安全性。

川烏丸方劑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川烏性寒,入肝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但其毒性較大。五靈脂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兩者配伍,可減輕川烏的毒性,並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2. 溫經散寒,促進藥效: 川烏寒性較大,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導致寒邪內侵。五靈脂性溫,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可溫煦脾胃,促進川烏藥效的發揮,減少其對機體的損傷。

川烏丸方劑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理氣止痛: 川烏性寒,入藥需炮製,但仍具寒性,可能導致脾胃虛寒。茴香性溫,味辛,入肝脾經,能溫陽散寒、理氣止痛,與川烏寒性相佐,調節藥性,避免寒涼傷脾。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川烏主要用於祛風溼、止痛,但其辛燥性強,可能損傷脾胃。茴香能理氣行氣,緩解川烏的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損傷脾胃,同時還能增強川烏的止痛功效,提升療效。

川烏丸方劑中加入黑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毒性: 川烏性熱毒烈,容易傷陰耗血。黑豆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補腎益氣的作用,可有效減輕川烏的毒性,保護患者脾胃和腎臟。
  2. 增強藥效: 黑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川烏藥效的發揮,使其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等病症。

川烏丸方劑中包含百草霜,是基於其配伍增效和降低毒性的作用。

百草霜,又稱草霜,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與川烏配伍,可起到以下作用:

  1. 減輕毒性:川烏性熱,毒性較大,而百草霜性寒,能起到解毒降火的功效,減輕川烏的毒性,提高用藥安全性。
  2. 增強療效:百草霜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與川烏配伍,可協同作用,增強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病症的療效。

因此,百草霜的加入,既能降低川烏的毒性,又能增強其藥效,是川烏丸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川烏丸,由烏頭、五靈脂、茴香、黑豆、百草霜五味中藥組成。此方劑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

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

五靈脂,味苦、辛,性溫,主入肝、脾、腎經,功能功效包含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調經等。五靈脂炒用有助於止血,適用於血瘀內阻、血不循經的出血證,如婦女血瘀崩漏等,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中藥材共同使用。此外,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效,常被用於治療瘀血阻滯諸痛證,如胸、脅、脘、腹刺痛、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及骨折腫痛等。五靈脂性溫,味辛,入心、脾、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可治療蛇及蠍、蜈蚣咬傷。五靈脂還具有調經止血、活血化瘀、溫經散寒之功,可治療月經不調、赤帶不絕、胎前產後血崩、血氣諸痛等婦科疾病。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茴香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泄瀉腹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墜、少腹冷痛、陽痿、早洩、遺精、肝氣鬱滯、脅肋疼痛、腰痛、小腸氣等症。

黑豆,性平、味甘,入腎經,具有清熱解毒、養血烏髮、祛風除濕、活血化瘀之功效。黑豆,味甘,入脾、腎經,性平,具有補脾益腎、烏髮明目、活血化瘀之效。黑豆,性平、味甘,入腎經,具有解毒、活血、祛風、明目之功效。黑豆,性平,味甘,益氣補血,活絡止痛,治腳氣、腰疼、風寒痹痛、四肢拘攣、水腫。黑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溼、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補血安神等功效。

百草霜,性涼、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涼血解毒等功效。百草霜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乾咳無痰、咽喉腫痛、口瘡舌痛、熱病煩渴、吐血、衄血等症。

總之,川烏丸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腳氣疼痛,無法走路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大川烏(去皮尖)1兩,木鱉子(去殼)1兩,當歸1兩,赤芍藥1兩,蘇木1兩,獨活1兩,羌活1兩,沒藥(另研)1兩,五靈脂(去沙,微炒)1兩,穿山甲(蛤粉炒)1兩。
活經絡。
上藥各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川烏丸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陰道炎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腳氣病白帶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衰竭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腎絲球腎炎子宮頸炎背部膿瘡頭痛四肢感到疼痛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川烏丸,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三。 組成:川烏、當歸、杜仲、骨碎補、五靈脂各等分。 主治:男女腰腳滯重。

川烏丸, 出處:《聖惠》卷十九。 組成:川烏頭2兩(去皮,切碎,以大豆同炒,候豆出汗即住),乾蠍半兩(微炒)。 主治:風痹,榮衛不行,四肢疼痛。

川烏丸,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六引《鮑氏肘後方》。 組成:川烏頭4兩(清白者,去皮臍,研爲細末),韭菜(洗過,風乾,取自然汁)。 主治:一切頭風。

川烏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三。 組成:川烏(略炮)1兩,草烏(略炒)1兩,五靈脂(去石)1兩,土茴香1兩(略炒),黑豆4兩(炒,焙乾;以上同爲末,分2處),赤土(細研,礬朱是也),百草霜。 主治:腳氣疼,不能行步。

川烏丸, 出處:《外科精要》卷下。 組成:大川烏(去皮尖)1兩,木鱉子(去殼)1兩,當歸1兩,赤芍藥1兩,蘇木1兩,獨活1兩,羌活1兩,沒藥(另研)1兩,五靈脂(去沙,微炒)1兩,穿山甲(蛤粉炒)1兩。 主治:活經絡。主治:發背。

川烏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六引《衛生家寶》。 組成:沒藥半兩(爲細末),川烏4兩(去皮尖,切作片子,分兩處,將一處用齑汁于砂石器內煮腐,取腐和後藥,不用汁。如無川烏,草烏頭亦得),麝香1錢(别研)。 主治:一切風疾,並腳氣,腰痛,婦人赤白帶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