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油飲

CONG YOU YI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4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胃經 33%
大腸經 33%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蔥油飲中包含蔥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散風寒,解表止咳: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止咳的作用。對於因風寒侵襲所致的感冒、咳嗽、鼻塞等症狀,蔥白能有效緩解。
  2. 溫中散寒,止痛消脹:蔥白還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消脹的功效。對於因寒氣凝滯所致的胃脘疼痛、腹痛、腹脹等症狀,蔥白能起到溫暖脾胃、緩解疼痛的作用。

蔥油飲方劑中加入麻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藥力:麻油性溫,能助蔥白之辛散之力,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驅散寒邪,溫通經絡,進而增強藥力。

2. 調和藥性:蔥白辛溫,易於上浮,麻油則性潤滑,能使藥力向下沉降,避免藥效過於偏上,更好地發揮藥效。

總之,麻油的加入,不僅增強了蔥油飲的溫散寒邪功效,更能使藥性更加協調,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蔥油飲」主治功效分析

概述

《不知醫必要》記載之「蔥油飲」,其組成簡潔,僅由蔥白汁與麻油調和而成。古籍中明確指出,此方主治「脾胃蟲痛」,並特別描述了「渴或飲水,口吐清水者」為其對應證候。此方雖僅二味藥材,卻巧妙運用其性味與功效,直擊病機,達到治療目的。

組成藥理分析

  • 蔥白: 味辛,性溫,歸肺、胃經。其主要功效為發汗解表,散寒通陽,溫肺止咳,利尿消腫。在此方中,蔥白之辛溫能散寒邪,通暢陽氣,對於脾胃虛寒引起的蟲痛有一定緩解作用。此外,其辛散之性亦可驅逐體內寒濕,間接改善脾胃功能。

  • 麻油: 味甘,性平,歸肝、大腸經。具潤燥滑腸、滋潤皮膚、消炎止痛、促進消化之效。古籍所載麻油主治「脾胃蟲痛,渴或飲水,口吐清水者」恰與蔥油飲整體適應證相符。麻油之潤滑特性,能有效緩解蟲積腸道引起的疼痛,其滋潤作用亦可改善因蟲積而導致的腸道乾澀。

治療原理探討

「蔥油飲」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辛溫散寒、潤腸止痛。

  1. 散寒驅蟲: 脾胃蟲痛多因寒邪內侵,導致脾胃功能失調,蟲積內生。蔥白之辛溫,能驅散體內寒邪,溫通脾胃陽氣,為驅蟲提供良好的環境。

  2. 潤腸止痛: 蟲積於腸道,容易引起腸道乾燥、蠕動失常,進而產生疼痛。「蔥油飲」中之麻油,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能促進腸道蠕動,緩解因蟲積引起的疼痛,同時亦可使蟲體易於排出。

  3. 針對「渴或飲水,口吐清水者」: 脾胃虛寒,運化失常,可導致水濕內停,上泛為「口吐清水」,而脾胃虛寒則會導致「渴而喜飲」。蔥白能溫陽散寒,助脾胃運化,麻油潤腸,促使水液代謝正常,能有效改善此種兼症。

與「川椒烏梅湯」的區別

古籍中同時提及「川椒烏梅湯」,亦主治「脾胃蟲痛」,但其證候為「其痛有時者,是蟲症」,可見其主治偏於蟲積活動時之疼痛,且藥性偏溫熱。而「蔥油飲」更側重於脾胃虛寒型之蟲痛,伴隨「渴或飲水,口吐清水者」之證。兩者雖同治蟲痛,但病機與選藥略有不同,臨牀應用需仔細辨證。

總結

「蔥油飲」以簡潔的二味藥材,巧妙配伍,針對脾胃虛寒、蟲積腸道之病機,達到散寒溫陽、潤腸止痛之效。其對於「渴或飲水,口吐清水者」之證,更具有獨到的療效。此方雖簡單,卻蘊含古人對疾病精準的辨證與用藥智慧,值得後世深入研究與借鑒。

傳統服藥法


蔥白汁一酒杯,真芝麻油一酒杯。
上先飲蔥汁,隨即飲麻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蔥油飲, 出處:《衛生鴻寶》卷三。 組成:蔥汁半鍾,菜油半鍾。 主治:蟲積肚痛。

蔥油飲,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二。 組成:蔥白汁1酒杯,真芝麻油1酒杯。 主治:脾胃蟲痛,渴或飲水,口吐清水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