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耳麝陳散

吹耳麝陳散

CHUI ER SHE CH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藥奁啓秘》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42%
肺經 28%
心經 14%
肝經 14%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吹耳麝陳散中包含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燥濕,化痰止咳: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吹耳麝陳散主要用於治療耳鳴、耳聾、耳痛等耳科疾病,而陳皮能幫助理氣疏導,改善耳周氣血循環,並化解痰濕,減少耳內積液,進而達到改善耳部疾病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吹耳麝陳散中含有麝香、白芷等藥物,具有開竅通竅、消炎止痛的作用。陳皮與這些藥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強藥效,使藥力更易於滲透到耳部,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吹耳麝陳散中使用麝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竅止痛: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穿透耳道,直達病竈,改善耳鳴、耳聾、耳痛等症狀。
  2. 消炎止癢:麝香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耳道感染,減輕炎症反應,同時也能止癢,緩解耳癢難忍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吹耳麝陳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耳聾,流水不止,或耳中流膿」,其適應症特點為耳竅濕濁壅滯,可能伴隨聽力減退(耳聾)、分泌物過多(流水或流膿)。古代醫家認為,此類耳疾多由濕熱、痰濁或氣滯血瘀閉阻耳竅所致,治療上需以「開竅、燥濕、化濁」為核心。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特性

  • 陳皮(煅存性)
    陳皮本為理氣化痰之品,經「煅存性」炮製後,其性更趨溫燥,增強燥濕收澀之效。煅後炭化部分能吸附濕濁,適用於耳中滲液流膿,可收斂水濕、減少分泌物。
  • 麝香(一分)
    麝香辛香走竄,為通竅要藥,能「開諸竅之閉,透達經絡」,尤善通耳竅之壅滯。其活血散結之力,可化解耳中膿血瘀阻,改善耳聾;其抗菌消炎特性(古人稱「解毒」)亦助於控制流膿。

2. 配伍邏輯

  • 燥濕(陳皮)+開竅(麝香)
    陳皮煅後側重「燥濕收澀」,針對耳中濕濁滲液;麝香則「開竅透邪」,引藥直達病所,並祛除耳竅閉阻。兩藥一收一散,既減少分泌物,又恢復耳竅氣血通暢。
  • 局部給藥形式(吹入耳中)
    直接將藥末吹入患處,使藥物高濃度作用於耳竅,迅速吸附濕液、消炎通竅,適合急症外治。

3. 中醫病機推演

此方所治耳疾,可能屬「濕濁蒙竅」或「痰熱上擾」:

  • 濕濁壅盛:耳中流水不止,煅陳皮燥濕吸附,麝香化濁開閉。
  • 膿血瘀阻:耳竅化膿(如膿耳),麝香活血散結,陳皮斂瘡生肌。
  • 氣滯竅閉:耳聾因氣機閉塞,麝香通竅,陳皮理氣助其宣通。

三、總結

吹耳麝陳散以「局部外治」為思路,通過煅陳皮的燥濕收澀與麝香的開竅活血,針對耳竅濕濁、膿血閉阻之證。其設計簡潔,體現中醫「通竅化濁」的外治法特色,尤適用於急性滲液或化膿性耳疾。

傳統服藥法


陳皮(煅存性)、麝香1分。
研末和勻。吹入耳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吹耳麝陳散, 出處:《藥奁啓秘》。 組成:陳皮(煅存性)、麝香1分。 主治:耳聾,流水不止,或耳中流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