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羹

LI YU GE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胃經 50%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鯉魚羹中加入蔥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腥去膩: 鯉魚本身帶有腥味,蔥白辛辣芳香,能有效去除魚肉的腥味,使湯羹更鮮美。同時,蔥白也能化解魚肉的油膩感,提升口感。
  2. 溫中散寒: 蔥白性溫,具有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容易著涼的人來說,加入蔥白可以溫暖脾胃,緩解寒涼之氣。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鯉魚羹」主治功效分析

「鯉魚羹」此方劑,雖名為羹,實則以藥食同源之理,融鯉魚之滋補與蔥白之宣散,佐以貫眾之解毒軟堅,形成一獨特之療方。其組成為:蔥白、鯉魚,並以貫眾為輔助藥。

蔥白,性味辛溫,具發汗解表之功,能散寒通陽,溫肺止咳,並調和胃氣,助消化。此藥於方中,能開腠理,散在表之邪,使體內邪氣從汗而解。

鯉魚,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補益養身,利水消腫之效,同時亦可清熱解毒,潤燥滑腸。根據古籍記載,鯉魚主治「腳氣衝心煩躁,言語錯謬」。此反映鯉魚在古時被用於治療因濕熱下注所致之證,可見其利水滲濕之效。

貫眾,味苦性寒,入肝胃經。此藥在「鯉魚羹」中,並非主藥,然其功效卻極為重要。貫眾之性,可解毒軟堅,散結消積。其苦寒之性,能清解邪熱,殺蟲止癢。《本經逢原》中提及「貫眾苦寒而降,闢時行疫癘不正之氣」,說明其在古時被用來預防瘟疫。此外,貫眾亦能「解毒軟堅,治婦人血氣」,《本草求真》指出其「凡遇崩中帶下。並癥瘕斑痘。蟲蠱骨鯁。皆可用之」。從《本經逢原》中,王璆以貫眾濃汁解鯉魚骨鯁之例可見,貫眾確有軟堅散結之效,不僅止於瘡瘍或血證。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觀之,「鯉魚羹」之療效,乃是通過蔥白之辛散,鯉魚之補益清熱,以及貫眾之解毒軟堅等藥性相互配合,協同作用而達成的。

主治功效可歸納為:

  1. **發散外邪,調和營衛:**蔥白之辛散,能發散體表風寒,同時亦可調和營衛,使氣血調和。

  2.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鯉魚之性,可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針對濕熱下注之症,有較好之療效。

  3. **軟堅散結,解毒殺蟲:**貫眾之苦寒,可清解體內邪熱,解毒殺蟲,並能軟堅散結,針對體內結積或骨鯁等症狀,亦可發揮作用。

  4. **補益氣血,安胎:**鯉魚本身具有補益之功,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體質,此方亦被用於治療「妊娠傷動,胎氣不安」,具有安胎之效。

總體而言,「鯉魚羹」並非單純之食療,其所用藥材皆具有一定之藥理作用,諸藥相互配合,發揮協同作用,使得此方不僅能發散外邪,亦可清解內熱,更可補益身體,達到扶正祛邪之目的。然此方偏寒,適用於體內有熱或實證之人,虛寒體質則不宜使用。

傳統服藥法


鮮鯉魚1頭(理如食法),黃耆(銼,炒)半兩,當歸(切、焙)半兩,人參半兩,生地黃半兩,蜀椒(棟10粒,炒),生薑1分,陳橘皮(湯浸,去白)1分,糯米1合。
上九味,銼八味令勻細,納魚腹中,用綿裹合,以水3升,煮魚熟,將出,去骨,取肉及取魚腹中藥同為羹,下少鹽、醋,熱啜汁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腳氣病心情煩燥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鯉魚羹, 出處:《普濟方》卷二五九。 組成:鯉魚1枚(制如食法),莼菜4兩,蔥白2合。 主治:腳氣衝心煩躁,言語錯謬。

鯉魚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 組成:鮮鯉魚1頭(理如食法),黃耆(銼,炒)半兩,當歸(切、焙)半兩,人參半兩,生地黃半兩,蜀椒(棟10粒,炒)、生薑1分,陳橘皮(湯浸,去白)1分,糯米1合。 主治:妊娠傷動胎氣不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