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丹砂礞石丸中包含硃砂,主要源於其鎮心安神之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其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對於心悸、失眠、煩躁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硃砂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療一些由熱毒引起的疾病,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
因此,丹砂礞石丸中加入硃砂,旨在利用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煩躁易怒等症狀的目的。
丹砂礞石丸方中使用青礞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瀉火:青礞石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散結的功效。此方以丹砂為主藥,性溫燥,易於助熱生火,青礞石可有效平衡丹砂之燥熱,防止其燥烈傷陰。
- 降逆止嘔:青礞石入胃經,能降胃火,止嘔逆。丹砂入心經,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現心煩、口渴、失眠等症狀。青礞石可清心火,降胃火,協同丹砂平心降火,達到止嘔降逆的效果。
在中藥方劑「丹砂礞石丸」中,砒霜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強烈的攻毒作用。砒霜性熱味辛,具有劇毒,但在古代中醫學中被認為具有攻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適用於治療惡性腫瘤、頑固性潰瘍等問題。需要注意的是,砒霜極為危險,使用時必須極為謹慎,避免產生嚴重副作用甚至中毒。
丹砂礞石丸方中,加入黃連,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丹砂礞石丸主治心火亢盛,神志不安等症。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心瀉火,解毒消炎之功效,可輔助丹砂、礞石清心降火,緩解心神不寧,達到平心安神之效。
- 制約藥性: 丹砂礞石性偏燥熱,易傷陰耗津。黃連的苦寒之性可制約丹砂、礞石的燥熱之性,防止藥性過烈,保護脾胃,避免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副作用。
丹砂礞石丸方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固澀止瀉: 肉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燥濕、固澀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濕瀉痢等症狀,肉荳蔻可以溫脾止瀉,配合丹砂、礞石等藥物,共同發揮固澀止瀉的作用。
- 調和藥性: 丹砂礞石丸方中,丹砂、礞石等藥物性寒,可能對脾胃造成一定的刺激。而肉荳蔻性溫,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作用,使藥物更加平和地發揮療效。
丹砂礞石丸中包含烏頭,其原因主要為:
- 溫陽散寒,祛風止痛: 烏頭性溫熱,入心、腎、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此藥方中,丹砂、礞石等藥材偏寒涼,加入烏頭可平衡藥性,避免寒涼過甚,同時增強溫陽散寒之效。
- 助藥力,增強療效: 烏頭藥性峻猛,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增強藥效。例如,丹砂礞石丸主治腎陽虛寒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烏頭的溫陽散寒之效可助藥力深入腎臟,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丹砂礞石丸方劑中,加入巴豆實屬罕見,乃因其峻猛之性,需謹慎使用。方中加入巴豆,旨在透過其瀉下通便之效,輔助丹砂、礞石等藥物,驅除體內積熱,達至清熱解毒之功效。但巴豆性烈,用量需嚴格控制,且需配合其他藥物,以緩解其毒性,避免造成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故此方劑需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辨證施治,方可安全有效地應用。
主治功效
丹砂礞石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硃砂、青礞石、砒霜、黃連、肉荳蔻、烏頭、巴豆等。具有痢疾下膿血,裡面急迫,後面墜脹,腸子中間疼痛的功效。
黃連
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肉荳蔻
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等功效。
硃砂
性微寒、味甘鹹,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
烏頭
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巴豆
性熱、味苦辛,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砒霜
性大寒、大毒,歸肺、腎經,具有驅蟲殺蟲、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的作用,可治療蟲積腹痛、水腫脹滿、驚癇痰火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丹砂礞石丸具有痢疾下膿血,裡面急迫,後面墜脹,腸子中間疼痛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丹砂(研末)4錢匕,青礞石(研末)1錢匕,砒霜(研末)2錢匕,黃連(搗羅末)3錢匕,肉豆蔻(搗羅末)2錢匕,烏頭(炮裂,去皮臍,搗羅為末)1錢匕,巴豆霜1錢匕。
磨化虛積。
上為末,煮糯米粥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10丸,臨寢溫熟水送下。
妊婦不宜服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丹砂礞石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組成:丹砂(研末)4錢匕,青礞石(研末)1錢匕,砒霜(研末)2錢匕,黃連(搗羅末)3錢匕,肉豆蔻(搗羅末)2錢匕,烏頭(炮裂,去皮臍,搗羅爲末)1錢匕,巴豆霜1錢匕。 主治:磨化虛積。主治:痢下膿血,裏急後重,腸中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