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十面串方劑中包含白礬,主要原因有二:
-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功效。十面串多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白礬能有效抑制皮膚表面的濕氣,緩解瘙癢症狀。
- 收斂止血:白礬亦有收斂止血作用,能收縮局部毛細血管,減少滲出,對於皮膚破損或出血的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總之,白礬在十面串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燥濕止癢、收斂止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皮膚病。但白礬性寒,使用需謹慎,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十面串方劑中包含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可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 化痰止咳: 十面串方劑常用於治療痰熱咳嗽,而硃砂能清熱解毒、化痰止咳,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化痰止咳效果。
然而,硃砂含有汞元素,長期服用會對人體造成毒害,故現代臨牀應用需謹慎。目前,十面串方劑已多以其他藥物替代硃砂,以減少毒副作用,確保患者安全。
十面串方劑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通絡止痛: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十面串常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等症,而全蠍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緩解疼痛。
- 清熱解毒: 全蠍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治療熱毒瘡瘍、蛇蟲咬傷等症。十面串中可能加入全蠍,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效果,更好地治療相關病症。
總而言之,全蠍在十面串方劑中,發揮著通絡止痛、清熱解毒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面串方劑中加入紅麴,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紅麴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行氣止痛: 紅麴味苦辛,性溫,能行氣止痛,對於胸腹疼痛、脘腹脹滿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總體而言,紅麴在十面串方劑中,主要發揮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十面串方劑中包含孩兒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孩兒茶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針對因熱毒所致的各種疾病,如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而十面串方劑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孩兒茶的加入,可以加強此功效,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毒。
- 利濕通淋:孩兒茶亦有利濕通淋的作用,可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不利、淋痛等症。十面串方劑中也包含其他利濕通淋的藥物,孩兒茶的加入可以加強利濕通淋的功效,促進體內濕邪的排出。
孩兒茶的加入,使十面串方劑的清熱解毒、利濕通淋功效更加顯著,對於治療相關疾病更具療效。
十面串方劑中包含神麴,主要原因如下:
- 消食化積: 神麴為麥麴菌發酵後的產物,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十面串方劑主要針對食積不化、腹脹腹痛等症狀,神麴的加入可以有效促進消化,緩解積滯。
- 理氣和中: 神麴還具有一定的理氣和中功效,可以緩解胃腸氣滯,促進脾胃運化,進一步改善食積不化引起的症狀。
因此,神麴在十面串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效地解決了食積不化的問題,使方劑更具療效。
十面串方劑中包含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燥濕之性,可助脾胃運化,消食導滯,對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 降逆止嘔:陳皮氣味芳香,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陳皮能有效緩解。
因此,十面串方劑中加入陳皮,不僅能理氣健脾,改善消化功能,還能降逆止嘔,緩解嘔吐等症狀,使藥效更加全面。
十面串方劑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通竅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歸肺、心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十面串方劑常用於治療寒邪客於經絡,導致的頭風、鼻塞、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細辛可溫經散寒,驅散寒邪,並通利鼻竅,緩解疼痛。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十面串方劑中通常包含其他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如川芎、羌活、白芷等。細辛與這些藥材共同作用,可協同發揮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增強方劑整體的療效。
總之,細辛在十面串方劑中起著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治療寒邪客於經絡導致的各種病症。
十面串方劑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十面串方劑常用於治療風熱犯肺、痰熱咳嗽等病症,川貝母可以有效清除肺熱,化解痰液,緩解咳嗽症狀。
- 潤肺止咳: 川貝母入肺經,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十面串方劑常用於治療肺燥咳嗽、乾咳無痰等病症,川貝母可以滋潤肺部,緩解乾燥,使咳嗽症狀得到改善。
十面串方劑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原因在於牽牛子的藥性與方劑的功效相輔相成。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肝、腎經,具有瀉下逐水、消腫解毒的功效。
方劑十面串主要用於治療水腫、腹水、小便不利等症狀,牽牛子在此方中起著瀉水消腫的作用,幫助排除體內積聚的濕邪,達到利水消腫的療效。此外,牽牛子還能配合其他藥物,增強方劑的整體功效,達到治療水腫、腹水等症狀的目的。
十面串方劑中包含檳榔,主要原因如下:
- 行氣消積: 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消積、驅蟲殺蟲的功效。在十面串方劑中,檳榔有助於消食化積,通利腸胃,緩解因消化不良導致的腹脹、腹痛等症狀。
- 通絡止痛: 檳榔亦有通絡止痛的作用,能改善氣血運行,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十面串常用於治療胸腹脹痛、消化不良、痰多咳嗽等症,檳榔的通絡止痛作用可以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十面串」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串雅補》所載,中藥方劑「十面串」的主要功效為治療「小兒肚大腹脹,消痞去積」。此方劑組成的藥材雖與現代流傳略有不同,但其核心概念與治療原理仍可相互參照。以下將針對藥材組成及其功效進行分析,闡述其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與藥理分析:
「十面串」原方由明礬、硃砂、血竭、紅麴、兒茶、神麴、陳皮、細辛、川貝、黑醜頭末、白醜頭末及檳榔等藥材組成。現代方劑則以白礬、紅麴、全蠍、神麴、嬰兒茶、陳皮、細辛、川貝母、牽牛子、檳榔為組成。兩者差異主要體現在個別藥材的選用,然其作用機理仍有共通之處。
- 消積導滯:
- 神麴、檳榔、牽牛子(黑醜頭末、白醜頭末): 神麴能助消化,促進食物吸收,檳榔則能消食開胃,消積導滯。牽牛子,古稱醜頭,其利水通便的功效,有助於排除腸道積滯,促進消化道蠕動,對於因食積或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有顯著療效。原方中用量較大的黑醜頭末、白醜頭末更強調了此方面的作用。
- 理氣健脾:
- 陳皮: 陳皮理氣健脾,能疏通氣機,化痰散結,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緩解因氣滯引起的腹脹不適。
- 清熱解毒、燥濕止澀:
- 白礬: 白礬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澀的功效,可以清除體內濕熱之邪,對於因濕熱引起的腹脹腹瀉有一定療效。
- 嬰兒茶(兒茶): 嬰兒茶(兒茶)能清熱利咽,化痰止咳,兼有清熱解毒之功,可輔助清除體內熱邪。
- 活血化瘀:
- 紅麴: 紅麴能降血脂,調和氣血,可促進氣血運行,對於因瘀血引起的腹脹腹痛有一定作用。
- 血竭: 在原方中,血竭具活血化瘀之效,可與紅麴協同作用,改善血脈運行。
- 祛風止痛、散寒通絡:
- 全蠍: 全蠍具有驅風止痛,消腫散瘀的功效,可改善因風邪引起的腹痛。
- 細辛: 細辛能散寒止痛,通絡醒腦,可緩解因寒邪引起的腹痛。
- 潤肺止咳、清熱化痰:
- 川貝母: 川貝母潤肺止咳,清熱化痰,雖非直接針對腹脹,但在治療小兒病症時,兼顧肺的清肅功能,有助於整體機能的恢復。
治療原理分析:
「十面串」針對小兒腹脹的病因,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治療:
- 消積導滯,促進消化: 方中神麴、檳榔、牽牛子等藥物能促進消化道蠕動,幫助排除腸道積滯,從根本上解決因食積引起的腹脹問題。
- 理氣健脾,疏通氣機: 陳皮能理氣健脾,疏通氣機,對於因氣滯引起的腹脹有良好療效,同時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整體消化吸收能力。
- 清熱解毒,祛濕散寒: 白礬、嬰兒茶等藥材能清熱解毒,清除體內濕熱之邪,對於濕熱引起的腹脹具有治療作用。細辛則可散寒止痛,針對寒邪引起的腹脹有緩解作用。
- 活血化瘀,改善循環: 紅麴、血竭等藥物能活血化瘀,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腹部血運,可輔助緩解因瘀血引起的腹脹腹痛。
- 兼顧整體,協調平衡: 川貝母清熱化痰,潤肺止咳,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在治療腹脹的同時,兼顧肺的清肅功能,有助於整體機能的恢復。
總體而言,「十面串」通過多種藥材的協同作用,達到消積導滯、理氣健脾、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多重功效,從而有效治療小兒肚大腹脹,消痞去積。其組方思路全面,兼顧了病因、病機及整體調和,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明礬3錢,朱砂2錢,血蠍2錢,紅曲4錢,兒茶2錢,神曲2錢,陳皮2錢,細辛1錢,川貝2錢,黑醜頭末2兩,白醜頭末1兩,檳榔1兩。
消痞去積。
上為細末,烏藥2兩,煎湯去滓為丸,紅曲為衣。
每服2錢,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宜久服。
相同名稱方劑
十面串, 出處:《串雅補》卷二。 組成:明礬3錢,朱砂2錢,血蠍2錢,紅曲4錢,兒茶2錢,神曲2錢,陳皮2錢,細辛1錢,川貝2錢,黑醜頭末2兩,白醜頭末1兩,檳榔1兩。 主治:消痞去積。主治:小兒肚大腹脹。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