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十寶化毒散中添加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化瘀:琥珀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化瘀止痛、解毒散結的功效。其能化解毒邪,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減輕毒素對機體的損害。
2. 安神定驚:琥珀亦有安神定驚之效。在中毒情況下,患者可能出現驚恐不安、神志不清等症狀,琥珀能鎮定心神,緩解焦慮,有助於恢復正常精神狀態。
總之,十寶化毒散中添加琥珀,是為了發揮其解毒化瘀、安神定驚的功效,綜合作用,更有效地治療中毒症狀。
十寶化毒散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旨在清熱解毒、化瘀止痛。其中硃砂(也稱為硃砂)是此方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具備獨特的藥用價值。
硃砂在中醫理論中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煩躁、失眠等證候。此外,硃砂還具備一定的解毒功效,能夠幫助排除體內的熱毒,對於一些皮膚病、瘡癤等有顯著療效。
儘管硃砂在用量上需謹慎,以避免可能引發的毒副作用,但在適當的劑量下,它的安神作用及解毒效果使其成為十寶化毒散不可或缺的成分。綜合而言,硃砂的加入不僅強化了方劑的療效,還促進了整體方劑的協調性,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治療效果。
十寶化毒散中包含人中黃,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化瘀止痛之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人中黃性寒,味苦,入肝、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之功效。其可有效清解熱毒,尤其是對熱毒蘊結於血分者,效果顯著。同時,其活血化瘀作用可幫助消除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十寶化毒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瘡瘍腫毒,人中黃的加入,可加強其清熱解毒、化瘀止痛的效果,使療效更加顯著。
十寶化毒散中包含人中白,主要原因在於其解毒功效。人中白為人參根部之白皮,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可解毒消腫,對於熱毒瘡瘍、蛇蟲咬傷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人中白亦可活血化瘀,對於瘀血腫痛、跌打損傷等亦有一定療效。因此,人中白在十寶化毒散中,可起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毒邪入侵、瘀血阻滯等病症。
十寶化毒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熱毒上炎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高熱、口渴、咽喉腫痛、頭昏目眩等。
- 開竅醒神,消腫止痛: 冰片入心經,能開竅醒神,並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熱毒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十寶化毒散中加入冰片,可加強方劑清熱解毒、涼血止痛、開竅醒神的功效,進一步提升其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十寶化毒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下疳腐爛(性病或濕熱毒邪所致的陰部潰瘍、糜爛)。
功效:清熱解毒、斂瘡生肌、祛腐拔毒,適用於熱毒熾盛、血肉腐敗之證。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清熱解毒
- 雄精(雄黃)、飛朱砂:燥濕殺蟲,解瘡毒。
- 西黃(牛黃)、冰片:清熱涼血,消腫止痛,助透毒外出。
- 人中黃、人中白:清熱降火,除疫毒穢濁。
斂瘡生肌
- 蚌殼粉:收濕斂瘡,促進潰瘍癒合。
- 海浮散(乳香、沒藥):活血止痛,生肌長肉。
- 琥珀屑:活血散瘀,鎮靜安神,助修復潰瘍。
祛腐拔毒
- 月華丹(含汞化合物,如輕粉):傳統用於化腐生新,攻毒殺蟲(註:現代已知毒性,需謹慎)。
- 珠粉(珍珠粉):清熱解毒,收斂生肌,兼能潤澤創面。
治療原理
此方以「攻毒斂瘡」為核心,針對下疳腐爛的病理特點(濕熱毒聚、血肉腐敗),結合:
- 外用局部作用:通過雄黃、朱砂等直接殺蟲解毒;冰片、牛黃穿透皮膚,引藥深入;乳香、沒藥改善局部氣血循環。
- 內在調節:人中黃、人中白清臟腑濕熱,琥珀鎮靜安神,間接輔助解毒。
組方特點
全方寒溫並用(如雄黃溫、牛黃涼),攻補兼施(腐蝕藥配伍生肌藥),體現「去腐生新」的中醫外科思路,適用於毒盛兼有正氣未虛之證。
傳統服藥法
蚌殼粉1錢,琥珀屑5分,雄精5分,飛朱砂3分,月華丹5分,人中黃1錢,人中白1錢,海浮散5分,西黃2分,珠粉1分,冰片1分。
研和。
乾摻或麻油調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十寶化毒散, 出處:《丁甘仁家傳珍方選》。 組成:蚌殼粉1錢,琥珀屑5分,雄精5分,飛朱砂3分,月華丹5分,人中黃1錢,人中白1錢,海浮散5分,西黃2分,珠粉1分,冰片1分。 主治:下疳腐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