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化痰清眩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半夏能有效祛除痰濕,使呼吸通暢。
- 止眩止嘔: 半夏還具備止眩止嘔的作用。對於痰濕阻滯、頭暈目眩、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能化痰降逆,改善頭部氣血循環,緩解眩暈和嘔吐。
總之,化痰清眩丸中加入半夏,旨在通過其燥濕化痰、止眩止嘔的功效,達到祛痰止咳、清眩止嘔的效果。
化痰清眩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茯苓能利水滲濕,消除痰濕,有助於化解痰濁,改善眩暈症狀。同時,茯苓還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功能,利於痰濕的代謝和排除。
- 寧心安神:茯苓具有一定的安神作用,可以緩解心神不寧,改善眩暈的症狀。
因此,茯苓在化痰清眩丸中發揮著利水化痰、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眩暈症狀。
化痰清眩丸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解毒,通利二便: 芒硝味苦鹹,性寒,入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通利二便的功效。對於痰熱壅盛、頭昏目眩、大便祕結等症,芒硝能起到清熱瀉火、通腑瀉熱的作用,從而緩解症狀。
- 引藥下行,促使痰液排出: 芒硝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能將其他藥物引至下焦,促使痰液排出體外。此外,芒硝還能軟化痰液,使其易於咳出,有利於痰熱之邪的清除。
總而言之,芒硝在化痰清眩丸中起到清熱解毒、通利二便、引藥下行、促使痰液排出等作用,爲該方劑發揮化痰清眩功效的重要組成部分。
化痰清眩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化痰止咳: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的功效。對於痰多粘稠、咳嗽氣喘等症狀,能有效化解痰液,促進呼吸通暢。
- 清眩開竅:天南星還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對於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能起到醒腦開竅、清眩止暈的效果。
因此,天南星在化痰清眩丸中,起到了化痰止咳、清眩開竅的雙重作用,幫助患者緩解痰多咳嗽、頭昏腦脹等不適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化痰清眩丸」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
主治功效:
脾胃的熱氣太重,運化消化功能失常,導致濕氣聚集成痰液,阻滯在中間部位,氣血升降失調,所以會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
總結:
化痰清眩丸是一個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是半夏、茯苓、芒硝、天南星。它可以治療脾胃的熱氣太重,運化消化功能失常,導致濕氣聚集成痰液,阻滯在中間部位,氣血升降失調,所以會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法夏2兩,雲茯苓1兩,炒枳殼5錢,元明粉3錢,膽星5錢。
上為細末,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2錢,早、晚米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化痰清眩丸,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義》。 組成:法夏2兩,雲茯苓1兩,炒枳殼5錢,元明粉3錢,膽星5錢。 主治:脾胃虛熱,運化失司,致濕聚生痰,阻於中州,升降失和,而致頭暈目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