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甘草犁膏湯

阿膠甘草犁膏湯

A JIAO GAN CAO LI G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溫熱經解》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脾經 14%
胃經 14%
心經 14%
肝經 14%
腎經 14%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阿膠甘草犁膏湯中包含阿膠,原因如下:

  1. 滋陰補血:阿膠性溫,味甘,入肝、肺經,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渴之效。方中加入阿膠,旨在滋養肝腎陰血,改善因血虛所致的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
  2. 緩和藥性:阿膠具有較好的潤滑作用,可以緩和方中其他藥物的燥性,防止其對脾胃造成損傷。同時,阿膠亦可與甘草相輔相成,加強其補中益氣的作用,使整體方劑更為平和。

阿膠甘草犁膏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阿膠的燥性: 阿膠性溫,入血分,有滋陰補血、潤燥止咳之功,但其性偏燥,服用過量或體質燥熱者易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甘草性甘,味平,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之效,可緩解阿膠的燥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副作用產生。
  2. 增強阿膠的補益作用: 甘草與阿膠配伍,可增強阿膠的補益作用。甘草能益氣補中,促進阿膠的吸收利用,使其更有效地發揮滋陰補血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阿膠甘草梨膏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溫疫肺虛咳嗽」,屬溫熱病後期或疫病餘邪未清,耗傷肺陰,導致肺氣陰兩虛之證。其咳嗽特點多為乾咳少痰、咽乾聲啞,或痰中帶血絲,伴見氣短乏力、口燥舌紅等虛熱之象。此方以滋陰潤肺、益氣止咳為核心,緩解肺陰虧虛兼氣弱之候。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阿膠(三錢)

    • 功效:滋陰補血,潤肺止血。
    • 原理:阿膠甘平質潤,入肺、肝、腎經,擅長補肺陰、益肺氣,針對肺虛久咳或陰血不足之燥咳,兼能止血,適用於咳血或痰中帶血者。
  2. 炙甘草(三錢)

    • 功效:益氣補中,潤肺止咳。
    • 原理:甘草經蜜炙後,甘溫之性增強,既能補脾肺之氣,助阿膠固本培元,又能緩急止咳,調和諸藥。其「甘守津還」之效,可助阿膠滋陰潤燥。
  3. 梨膏(五錢,沖服)

    • 功效:清熱生津,潤肺化痰。
    • 原理:梨膏由秋梨熬製而成,性涼味甘,能清肺中餘熱、養肺陰,針對溫疫後期肺燥津傷之證。其潤燥之力協同阿膠,增強生津止咳之效。

三、全方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滋陰潤肺為主,益氣扶正為輔」為組方思路:

  • 阿膠+梨膏:構成滋陰潤燥的協同組合,阿膠補肺腎之陰,梨膏清肺中虛熱,兩者合用改善肺燥乾咳、咽喉乾痛。
  • 阿膠+炙甘草:滋陰與益氣並行,阿膠補陰血,炙甘草補脾肺氣,符合「陰陽互根」之理,肺氣足則津液得以輸布。
  • 梨膏+炙甘草:涼潤與甘溫相配,梨膏清潤制約甘草之溫性,甘草則防梨膏過於寒涼,共奏平補肺臟之效。

適用病機:溫熱病邪傷肺,氣陰兩虛,餘熱未清。
治法:養陰清餘熱,益氣止咳,標本兼顧。

四、可能的擴展應用

若無明顯外邪,單純肺陰虧虛之慢性咳嗽、喉癢聲嘶,或虛勞久咳見陰傷者,亦可加減運用。如痰黏難咯,可加麥冬;氣虛甚者,酌加人参鬚。

(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中醫理論推演,未涉及現代藥理或臨床研究。)

傳統服藥法


阿膠3錢,甘草3錢(炙),梨膏5錢(衝)。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咳血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阿膠甘草犁膏湯, 出處:《溫熱經解》。 組成:阿膠3錢,甘草3錢(炙),梨膏5錢(衝)。 主治:溫疫肺虛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