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勇湯

助勇湯

ZHU Y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四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4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肺經 18%
脾經 15%
胃經 11%
心經 8%
膽經 7%
膀胱經 7%
腎經 4%
大腸經 4%
心包經 3%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助勇湯是一個常見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荊芥。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散熱的功效。其主要作用是通過促進汗腺分泌,幫助機體驅除外感風寒,從而減輕感冒或外感引起的不適症狀。

在助勇湯中,荊芥的添加能夠提升方劑的解表效果,特別是當病人有肌肉痠痛、畏寒及發熱等症狀時,荊芥能夠有效改善這些症狀。此外,荊芥還能夠調和其他藥物的作用,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協調。

綜合來看,荊芥在助勇湯中的作用不僅限於解表,還有助於強化人體的抵抗力,提高治療的效果,故而成為此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身體恢復健康,增強了方劑的整體療效。

助勇湯是一個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功效是補氣養血、強身健體,適合用於體虛、氣血不足的狀況。在這個方劑中,當歸的出現有其特定的理由。

當歸(Angelica sinensis)是中醫中常用的藥材,具有補血、活血的特性。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血虛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如疲倦、面色萎黃等。此外,當歸還有調經和止痛的效果,對於女性的月經不調或產後的體虛恢復也有良好的作用。

在助勇湯中,當歸不僅能補血,還能與其他藥材協同增強其補氣的功能,形成更完善的治療效果。透過當歸的加入,助勇湯能夠更加有效地調和氣血,增強體力,從而達到輔助治療疾病和改善健康的目的。因此,當歸在助勇湯中的使用,體現了中藥方劑在整體性和協同治療上的原則。

助勇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其主要組成包括防風。防風在中醫中被認為是具有散風解表的特性,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引起的疾病。其有效成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有助於抵抗外邪入侵。

在助勇湯的配方中,防風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整體方劑的效果。首先,助勇湯的主要功用是增強體力和抗疲勞,而防風可以透過舒緩肌肉緊張,促進氣血流通,進一步提高身體的耐受力。而且,防風還能夠防止風邪侵襲,對於需要在外界環境中工作或長時間活動的人,尤為重要。此外,防風的性質是相對溫和的,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時,可以減少副作用,達到一種協同增效的效果。因此,在助勇湯中加入防風,是基於其對於增強體力及防護外邪的多重功效考量。

助勇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括天花粉,主要是因為天花粉具有清熱、解毒、潤肺、化痰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助勇湯的用途主要在於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特別是對於虛弱體質或恢復期的人而言,天花粉的加入可以幫助其提升整體的免疫功能。

此外,天花粉能潤燥,特別適合因為體內燥熱而導致的咳嗽或其他不適症狀。它還有助於促進身體的水分代謝,對於那些因為過度出汗或脫水而造成的不適同樣有效。再者,天花粉的性平,可以與其他藥材協調,使方劑的整體療效更為均衡。因此,天花粉在助勇湯中的應用,既增強了方劑的功能性,也體現出中醫調和治療的理念。

助勇湯是一劑具有活血祛瘀、增強體力和促進血液循環的中藥方劑。其成分中的川芎,是一種常用的中藥,具有獨特的藥理效果。川芎能夠活血通絡,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改善血液流動性有著顯著的功效。此外,川芎還有舒緩疼痛的作用,可以幫助緩解由於血液循環不良引起的胸悶、腹痛等症狀。

在助勇湯中,川芎的作用不僅是活血,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從而達到提升整體方劑的功效。它的芳香性質也使得藥方更易於被患者接受,增加了藥材的合拍性與協同效應。因此,川芎在助勇湯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於提升整體效果、促進身體康復起著關鍵作用。

助勇湯是一個常用的中藥方劑,其主要功效在於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促進氣血的流通。方中包含竹茹,主要是因為竹茹在中醫中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竹茹的成分包括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可以幫助減少體內的熱毒、調和脾胃,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的狀況。

在助勇湯中,竹茹可以輔助其他藥材的作用,形成一個互相協調的整體,促進氣血的生成與流通,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同時,竹茹的清熱作用也有助於減少因內熱而產生的身體不適。總之,竹茹的加入使得這個方劑在調理身體、增強抵抗力方面,更加均衡且有效。

助勇湯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枳殼。枳殼,又名橘核,是橙類水果的乾燥果皮,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其主要功能為理氣,消脹,並且具有調理脾胃的效果。在助勇湯中添加枳殼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助勇湯的主要功用是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而枳殼可以有效地促進氣機運行,減少腹脹現象,從而達到助消化的效果。其次,枳殼能夠疏通經絡,調動氣血,這在助勇湯的作用中有助於增強全身的活力,提高使用者的整體抵抗力。最後,枳殼的芳香味道能夠增進湯劑的口感,讓患者更容易接受。

綜合以上分析,枳殼在助勇湯中的作用不僅限於調和方劑的效果,更能發揮理氣、消脹的關鍵作用,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完善。

助勇湯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增強體力、恢復精力。而獨活是其組成部分之一,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獨活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具有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的作用。它通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四肢無力等症狀,能有效舒緩肌肉和關節的不適,對於因體虛所導致的疼痛和不適有良好的療效。

獨活的添加,能夠在助勇湯中發揮協同作用,增強整個方劑的療效。它的祛風濕作用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讓身體更加輕盈,也能減輕因風寒所引起的痛症,獲得更好的復甦效果。此外,獨活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夠幫助提升陽氣,增強人的活力,因此選用獨活作為助勇湯的組成之一,正是為了提高其整體療效,從而達到增強身體機能和抵抗力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助勇湯」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助勇湯」主治「膽虛風襲」,其症候表現為:心神驚顫不安,猶如置身孤壘,四面受敵之感,徹夜難眠;視物模糊(目眵眵無所見)、聽力減退(耳聩聩無所聞),甚至無法閉目稍憩。此證屬「膽氣虛弱」,風邪內擾,導致心神不寧、感官功能失調,反映膽虛不能決斷、風邪上擾清竅的病機。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組方邏輯與功效推演
本方可分為「祛風安神」、「養血調氣」、「清熱化痰」三部分:

  • 祛風安神

    • 荊芥(3錢)、防風(1錢)、獨活(3錢):疏散內外風邪。防風為「風藥之潤劑」,善治肝風內動;荊芥輕揚散風,兼調血分;獨活祛風通絡,三者協力平息風擾,安定膽府。
    • 川芎(2錢):活血行氣,兼能祛風,上行頭目以改善耳聾目盲。
  • 養血調氣

    • 當歸(3錢)、川芎(2錢):養血活血。膽虛常伴肝血不足,當歸補血潤燥,川芎行氣開鬱,共助膽氣恢復。
    • 枳殼(3錢):寬中下氣,疏通膽胃氣機,緩解「如處孤壘」的窒悶感。
  • 清熱化痰

    • 天花粉(1錢)、竹茹(2錢):清熱化痰,防風邪化熱傷津。天花粉生津潤燥,竹茹清膽和胃,二藥針對可能兼夾的痰熱擾神之證(如煩躁、口苦)。

2. 治療原理
本方以「祛風鎮驚、養血補膽」為核心,針對膽氣不足、風邪內生的病機:

  • 祛風以安膽:風藥疏散內外風邪,解除對膽腑的侵擾,恢復其決斷之能。
  • 養血以實膽:「肝膽相表裡」,當歸、川芎養血調肝,間接補益膽氣,改善虛怯。
  • 調氣以通竅:枳殼、竹茹調理氣機,助風藥上行頭目,改善視聽功能;天花粉防陰傷,標本兼顧。

總結

「助勇湯」透過祛風、養血、調氣的協同作用,治療膽虛風襲所致的神志不寧與感官失調,體現「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思路,亦符合「膽主決斷」的臟象理論,適合因膽氣虛弱、風邪擾動而出現的虛性亢奮狀態。

傳統服藥法


荊芥3錢,當歸3錢,防風1錢,天花粉1錢,川芎2錢,竹茹2錢,枳殼3錢,獨活3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助勇湯, 出處:《辨證錄》卷四。 組成:荊芥3錢,當歸3錢,防風1錢,天花粉1錢,川芎2錢,竹茹2錢,枳殼3錢,獨活3錢。 主治:膽虛風襲,心顫神懾,如處孤壘,而四面受敵,達旦不能寐,目眵眵無所見,耳聵聵無所聞,欲少閉睫而不可得。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