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漿丸

助漿丸

ZHU JI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18%
心經 15%
肺經 14%
腎經 10%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胃經 3%
膀胱經 3%
小腸經 3%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助漿丸中加入黃耆,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效。漿液的生成與脾胃功能息息相關,脾胃虛弱則易導致漿液不足。黃耆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漿液生成,改善因脾虛所致的漿液不足。
  2. 扶正祛邪: 黃耆能扶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漿液不足容易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邪侵襲。黃耆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抵禦外邪入侵,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改善漿液不足的效果。

助漿丸中包含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胃痛,保護胃黏膜: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胃痛,尤其是伴隨胃酸分泌過多、胃黏膜損傷的胃痛。助漿丸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痛,而白芍的加入,可緩解疼痛,保護胃黏膜,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2. 調和藥性,協同作用:白芍性微寒,可緩解其他藥材的燥熱之性,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同時,白芍還能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發揮更佳的療效,例如與甘草等藥材合用,可增強其止痛、保護胃黏膜的功效。

助漿丸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血活血,潤腸通便: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助漿丸以治虛寒脾胃、氣血不足、大便不通為主要目的,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可以改善因氣血虛弱導致的腸道功能失調,潤腸通便則可以幫助排出體內積聚的毒素,改善排便狀況。
  2. 調和藥性,促進藥效:助漿丸方劑中其他藥材如白朮、茯苓等偏於燥性,而當歸性偏溫潤,加入當歸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燥傷津的作用,同時也能促進其他藥材的藥效發揮,更有效地改善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等病症。

助漿丸中加入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固腎止遺,收斂止瀉: 琥珀性味甘溫,入腎經,具有固腎澀精、止遺止瀉之效。有助於改善患者因腎氣虛弱、精關不固所致的遺精、滑精、久瀉等症狀。
  2. 安神定志: 琥珀亦具安神定志之功效,可以緩解患者因腎氣不足、心神不寧而引起的失眠、多夢、心悸等症狀。

因此,琥珀在助漿丸方劑中起到固腎止遺、收斂止瀉、安神定志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功效,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助漿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功效在於助益乳汁分泌,特別適用於哺乳期的婦女。其成分中包含鹿角膠,這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主要由鹿的角經過加工而成。鹿角膠性溫、味甘,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這些特性使得鹿角膠能有效增強身體的整體活力和健康狀況。

在助漿丸中,鹿角膠的重要性在於其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強乳腺功能,進而提高乳汁的產量。此外,鹿角膠還有助於改善女性在生產後的體虛情況,促進身體的恢復。由於母乳的質量和數量對嬰兒的成長至關重要,將鹿角膠納入助漿丸的配方中,正是基於其補益作用,從而支持哺乳期婦女的需求,因此這一選擇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助漿丸方劑中含有紫河車,主要原因如下:

  1. 補益腎氣,固澀止瀉:紫河車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澀止瀉的功效。助漿丸旨在治療腎虛脾虛導致的久瀉不止,紫河車能補腎固本,並能收斂止瀉,改善腸道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2. 滋陰潤燥,益氣養血:紫河車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具有滋陰潤燥、益氣養血的功效。助漿丸也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的食慾不振、面色蒼白等症狀,紫河車可補充營養,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體質。

助漿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等功效。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運化無力,導致水濕停滯,影響漿液分泌。白朮可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漿液的生成與分泌,達到助漿之效。
  2. 固護脾陽,防止寒邪入侵:白朮還具有溫陽的作用,可固護脾陽,防止寒邪入侵脾胃,進一步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有利於漿液的生成。

因此,白朮在助漿丸中起到健脾益氣、固護脾陽的作用,有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漿液分泌,達到助漿的目的。

助漿丸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氣益肺: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肺、生津止渴之功效。助漿丸主要用於治療肺虛氣弱、津液不足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而人參可補益肺氣,增強肺臟的功能,促進津液生成,從而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2. 增強體質: 人參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對於長期患病、體質虛弱的患者,人參可以幫助其恢復體力,提高抵抗力,從而更好地對抗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助漿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痘瘡7-8日,漿稀不來者」,指天花或水痘病程中,膿疱期(灌漿階段)因氣血虛弱,無法順利化生膿液(漿液),導致痘瘡難以成熟結痂。古人認為,「漿」的生成需依賴氣血充沛與脾腎陽氣推動,若漿稀薄或遲滯不來,易留瘡陷難斂,甚至繼發壞疽。此方旨在補氣血、溫腎精,助痘瘡如期灌漿、透發成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配伍:氣血雙補為主

  • 黃耆(蜜炙):重用3兩為君,甘溫益氣,蜜炙增強補中之力,固表托毒,助氣行而推漿外達。
  • 人參、白朮:補脾益氣,與黃耆協同恢復中焦運化,使水穀精微化生充足氣血,為「漿液」生成提供物質基礎。
  • 當歸、白芍:當歸酒洗活血養血;白芍酒炒斂陰和營,二者調和營血,避免氣補過甚而血滯。

2. 溫腎填精以助化源

  • 鹿茸(乳炙)、紫河車:血肉有情之品,鹿茸溫腎陽、益精血,紫河車補先天元氣,二者直接填補下焦腎精,激發根本生機。腎主生殖與生長,此類藥物可類比為「促進組織修復與生長」,助痘瘡膿液生化。

3. 輔助設計

  • 煉蜜為丸:緩補滋養,契合虛證需漸進調理之特性。
  • 炒糯米煎湯送服:糯米甘溫補中,炒製加強溫脾之效,輔助藥力吸收。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以「補氣血—溫腎精—托毒透漿」為軸心,針對痘瘡漿液生成不足的病機,通過:

  • 補氣(黃耆、人參、白朮)提升能量代謝與推動力;
  • 養血(當歸、白芍)改善微循環與營養供應;
  • 填精(鹿茸、紫河車)激活深層修復機能,多層次促進膿疱成熟。體現中醫「治痘重脾胃、補腎以資化源」的辨證思維。

補充:方劑命名與中醫隱喻
「助漿」直指功能,反映古人將「膿液」視爲康復標誌(毒隨漿出),而「丸」劑型暗示其作用緩而持久,適合虛性病程調理。全方無大寒大熱之品,符合「虛則補之」的平和治法。

傳統服藥法


黃耆(蜜炙)3兩,白芍藥(酒炒)1兩半,當歸(酒洗)1兩半,鹿茸(鮮潤色如琥珀,作鹿角膠香者,乳炙)1兩,紫河車(酒洗去紅筋,炙乾)1兩,白朮(煨)1兩,人參1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
每服1-2丸,炒糯米煎湯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助漿丸, 出處:《準繩·幼科》卷五。 組成:黃耆(蜜炙)3兩,白芍藥(酒炒)1兩半,當歸(酒洗)1兩半,鹿茸(鮮潤色如琥珀,作鹿角膠香者,乳炙)1兩,紫河車(酒洗去紅筋,炙乾)1兩,白朮(煨)1兩,人參1兩。 主治:痘瘡7-8日,漿稀不來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