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竹葉麥冬湯中包含淡竹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除煩: 淡竹葉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的功效。與麥冬、生地黃等藥材合用,可增強清熱生津作用,有效緩解心煩口渴、口舌乾燥等症狀。
- 利尿消腫: 淡竹葉亦具利尿消腫的功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助於排除熱毒,緩解水腫。與其他利尿藥材配合使用,可增強利尿效果,使症狀得到有效改善。
竹葉麥冬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 滋陰潤肺: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滋陰潤肺、養陰生津之效。竹葉清熱除煩,與麥門冬相輔相成,共奏滋陰清熱、潤肺止咳之功。
- 降火除煩:麥門冬可清心火,除煩躁,與竹葉、石膏等藥物配合,可有效治療心火上炎所致的口渴、心煩、失眠等症狀。
因此,麥門冬在竹葉麥冬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其治療功效的重要組成部分。
竹葉麥冬湯中加入知母,主要是為了清熱瀉火。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利尿降壓之效。
麥冬味甘,性微寒,滋陰潤肺,但偏於滋陰,若單用易於滋陰過度,不利於清熱瀉火。知母加入後,可以與麥冬相輔相成,既能滋陰潤燥,又能清熱解毒,達到更好的療效。同時,知母也能抑制麥冬的寒涼之性,避免過寒傷脾胃。因此,知母在竹葉麥冬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更好地治療熱病煩渴、燥咳等症。
竹葉麥冬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竹葉性寒涼,麥冬微寒,二者合用,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猛烈,減輕其對脾胃的損傷。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緩和藥性、益氣補中、解毒生津等功效,與竹葉麥冬共同作用,能更好地發揮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甘草的加入,不僅能調節方劑的寒涼之性,還能增強藥效,使其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竹葉麥冬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是為了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梔子性寒,味苦,歸肺、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降逆止嘔的功效。在竹葉麥冬湯中,梔子與竹葉、麥冬等藥物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清熱生津,滋陰潤肺,並能有效地緩解熱毒蘊結所致的煩躁不安、口渴咽乾、心煩失眠等症狀。
主治功效
竹葉麥冬湯
組成:
- 淡竹葉:性寒,味甘,歸心、小腸、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其止血功效主要基於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常與其他止血中藥同用。梔子還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熱證,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梔子中的有效成分包括梔子苷和梔子酸,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達到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病後虛弱煩躁不安,口乾舌燥,坐臥不寧,排尿困難。
總結:
竹葉麥冬湯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益氣安神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病後虛弱煩躁不安、口乾舌燥、坐臥不寧、排尿困難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竹葉20片,麥門冬2錢,知母2錢,甘草1錢,山梔仁1錢。
煩渴,加石膏;心虛不寧,加茯神;虛弱甚,加人參;血虛,加當歸;有汗,加酸棗仁、五味子;有痰,加陳皮、半夏;咳嗽,加桔梗、桑白皮;不思食,加白朮、茯苓;腹脹,加淡豆豉;腹痛
水1鐘半,粳米1撮,煎7分,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生津、利尿消腫的功效,適合於病後虛煩懊憹,口乾舌燥,坐卧不寧,小水不利等症狀。但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竹葉麥冬湯, 出處:《醫學啓蒙匯編》卷三。 組成:竹葉20片,麥門冬2錢,知母2錢,甘草1錢,山梔仁1錢。 主治:病後虛煩懊憹,口乾舌燥,坐卧不寧,小水不利。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