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枳丸

ZHU ZH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腎經 15%
大腸經 13%
肝經 13%
心經 13%
胃經 13%
肺經 7%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茱枳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和,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茱枳丸主治脾胃濕熱、胸悶腹脹、嘔吐泄瀉等症,茯苓有助於健脾燥濕,使濕熱之邪得以降伏,緩解脾胃不適。
  2. 化痰止咳:茯苓亦可化痰止咳,尤其針對脾虛痰濕引起的咳嗽、咳痰。茱枳丸中加入茯苓,有助於化解痰濕,改善咳嗽症狀,達到止咳平喘之效。

綜上所述,茯苓在茱枳丸中發揮健脾利濕、化痰止咳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脾胃濕熱之目的。

茱枳丸中包含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 枳實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茱枳丸主要用於治療食積氣滯、胸悶腹脹等症狀,枳實可以疏肝理氣,促進消化,緩解積食引起的各種不適。
  2. 瀉熱通便: 枳實還具有瀉熱通便的作用,可用於治療便祕。茱枳丸中加入枳實,不僅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緩解腹脹,更可以促進排便,改善消化不良引起的便祕症狀。

綜上,茱枳丸中加入枳實,是基於其理氣消積、瀉熱通便的功效,能夠有效改善食積氣滯、胸悶腹脹等症狀,起到治療作用。

茱枳丸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

吳茱萸味辛、苦,性溫,入肝、脾、胃經。其辛溫之性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苦燥之性可燥濕止瀉,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寒,寒邪犯胃引起的脘腹冷痛、嘔吐、洩瀉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茱枳丸中加入吳茱萸,旨在溫中散寒,止嘔止瀉,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茱枳丸:緩解中焦停飲癖,調理胸膈不快,改善腹部不適

中藥方劑**「茱枳丸」,主要成分包括茯苓**、枳實吳茱萸,以其獨特的配方,在治療中焦停飲癖、胸膈不快、惡心嘔逆、痰氣隘盛、頭目旋暈等症狀方面具有顯著療效。

一、茯苓:利水消腫,安神益氣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二、枳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能行氣化痰消痞,破氣除滿止痛,清熱化痰、平喘止咳。富含橙皮苷、鉀、鈣、維生素C等,有收斂、止瀉、解毒、利尿之功。此外,枳實還具有消食化積、補氣功效,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與免疫力。

三、吳茱萸:溫中止瀉,降逆止嘔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茱枳丸由茯苓、枳實和吳茱萸三味藥材組成,具有理氣化痰、消痞除滿、止嘔、降逆、補氣、安神等多種功效,可有效緩解中焦停飲癖、胸膈不快、惡心嘔逆、痰氣隘盛、頭目旋暈等症狀,改善腹部不適,增強食慾,提高生活質量。

傳統服藥法


茯苓(粉紅者)4兩(去皮),枳實(去瓤,麩炒)2兩,吳茱萸(湯泡7次,炒)2兩。
降氣消飲,利小便。
上為細末,薑汁煮神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丸,生薑湯送下,食後稍空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管炎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腹瀉多痰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茱枳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茯苓(粉紅者)4兩(去皮),枳實(去瓤,麸炒)2兩,吳茱萸(湯泡7次,炒)2兩。 主治:降氣消飲,利小便。主治:中焦停飲癖,胸膈不快,惡心嘔逆,痰氣隘盛,頭目旋暈,不美飲食。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