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浴湯
ZHU YU Y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茱萸浴湯中加入杜仲,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腎壯腰: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腎壯腰、強筋骨的功效。浴湯以藥物浸泡,藥力可通過毛孔滲入體內,達到溫補腎氣、改善腰膝酸軟等症狀的效果。
2. 祛風除濕:杜仲除了補腎之外,還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茱萸浴湯本身也具有散寒除濕的功效,杜仲的加入可增強藥效,有效祛除體內濕氣,改善關節疼痛、四肢麻木等症狀。
茱萸浴湯以吳茱萸為主要藥材,因其性溫燥,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嘔的功效。
吳茱萸入浴,可有效驅除體內寒氣,對於因寒邪入侵所致的肢體疼痛、關節痠痛、脘腹冷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的緩解作用。此外,吳茱萸還可溫暖經脈,改善血液循環,對於手腳冰冷、畏寒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茱萸浴湯以吳茱萸為君藥,旨在溫經散寒,止痛止嘔,改善因寒邪入侵所致的各種不適。
茱萸浴湯中加入蛇牀子,主要考量其殺蟲止癢的功效。蛇牀子性溫,味辛,歸脾、肺、腎經,具有殺蟲止癢、溫腎壯陽的作用。
臨牀運用於治療:皮膚濕疹、陰癢、疥瘡、鵝掌風等皮膚病。由於茱萸浴湯本身也具有止癢消腫的功效,加入蛇牀子可加強其殺蟲止癢的療效,共同達到改善皮膚問題的目的。
茱萸浴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補脾腎,固澀止汗: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脾、肺、腎經,能溫補脾腎,固澀止汗。茱萸浴湯多用於治療虛汗、盜汗、自汗等,五味子可補益脾腎,收斂固澀,從根本上改善汗出不止的症狀。
- 調和氣血,增強體質:五味子性溫,入脾經,能益氣養血,提高機體免疫力。茱萸浴湯本身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五味子的加入,可進一步調和氣血,增強體質,提高藥效。
茱萸浴湯方劑中加入木香,其主要原因為:
- 芳香化濕:木香氣味芳香,性溫燥,能行氣解鬱,燥濕化痰。茱萸浴湯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而木香可助於驅散寒濕,溫通經絡,緩解疼痛。
- 調和脾胃:木香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因濕邪困脾而導致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茱萸浴湯中加入木香,可增強其整體療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茱萸浴湯中加入丁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 丁香性溫,味辛,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與茱萸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驅散寒氣,緩解因寒邪入侵所致的疼痛。
- 芳香闢穢,除濕止癢: 丁香氣味芳香,能有效地驅散污濁之氣,達到除濕止癢的效果。與茱萸的辛溫之性相配合,能有效地改善因濕邪入侵所致的皮膚瘙癢、疹癢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在傳統中醫學中佔有重要地位,不同的草藥組合可以治療各種疾病。今天我們來談談「茱萸浴湯」,這是一種針對下腹部虛寒、肚臍和腹部疼痛、陰道分泌物顏色多變、月經崩漏、淋漓不盡等症狀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包括杜仲、吳茱萸、蛇床子、五味子、木香和丁香。
丁香,以其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而聞名。它能夠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由胃寒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同時,丁香還能抑制胃酸過多,促進消化,並對治療跌打損傷等有獨特效果。
杜仲是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的佳品。它能夠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強體能,改善肌肉痠痛、關節僵硬等症狀,對高血壓病有一定療效。安胎功效尤為顯著,能夠調節女性內分泌,提高懷孕機率。
木香,以其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的特性,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等症狀。它能夠促進消化,緩解脾胃不和所引起的各種不適,有效治療風寒咳嗽、哮喘等。
蛇床子,性微寒,主要功效為止癢、祛風除濕、壯陽活絡止痛。它適用於血熱妄行、陰虛火旺等引起的皮膚瘙癢,風濕痹痛,及腎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如遺精滑精等。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等功效。它可以強健筋骨,改善腎虛諸症,如腰膝酸軟、遺精早洩等,並有助於緩解酒後不適。
吳茱萸,以其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的功效而被廣泛使用。它能夠散寒止痛,溫脾益腎,幫助調中止瀉,對於治療寒邪引起的各種病症有顯著效果。
總結來說,「茱萸浴湯」是一種針對下腹部虛寒、肚臍和腹部疼痛、陰道分泌物顏色多變、月經崩漏、淋漓不盡等症狀的有效中藥方劑。其獨特的草藥組合,不僅能夠針對特定的症狀提供治療,還能整體調和人體的內部環境,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這些草藥的綜合應用,展現了中醫藥在疾病治療中的智慧與深度。
傳統服藥法
杜仲(炒去絲)1兩,吳茱萸(湯洗7次)1兩,蛇床子1兩,丁香皮1兩,五味子1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上銼,如麻豆大。
每用半兩,以生絹袋盛之,水3大碗,煎數沸,乘熱熏下部,通手淋洗,早、晚2次熏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茱萸浴湯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茱萸浴湯,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組成:杜仲(炒去絲)1兩,吳茱萸(湯洗7次)1兩,蛇床子1兩,丁香皮1兩,五味子1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 主治:下焦虛冷,臍腹疼痛,帶下五色,月水崩漏,淋瀝不斷。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