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殼浸酒
Citrus aurantium in wine | 更多圖表
此方劑中,枳殼性微寒,能理氣寬胸,降逆消脹;秦艽性平,可祛風濕,舒筋活絡;獨活性微溫,可祛風除濕,止痛;肉蓯蓉性溫,可補腎陽,益精血;丹參性微寒,可活血化瘀,涼血安神;松葉性溫,可祛風濕,活血止痛。
綜合來看,此方劑中寒性藥物有枳殼和丹參,其性皆為微寒。熱性藥物有獨活、肉蓯蓉和松葉,其中肉蓯蓉為溫性,獨活和松葉為微溫性。秦艽則為平性藥。
因此,此方劑整體寒熱比例呈現寒性略重的傾向,雖然熱性藥物佔據多數,但寒性藥物的枳殼和丹參在理氣、活血方面有其重要作用,使得整體寒性指數較熱性指數為高。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大腸經 11%
胃經 11%
腎經 11%
心經 10%
脾經 10%
心包經 5%
肺經 5%
膀胱經 5%
膽經 5%
枳殼浸酒此方劑主要針對肝經、大腸經、胃經、腎經、心經、脾經等經絡的異常進行調理。
從經絡辨證的角度分析,此方劑偏重於處理肝經的失調,其比例明顯高於其他經絡,可能適用於肝經氣滯、肝鬱化火等實證或虛實夾雜的病症。大腸經和胃經的比例相同,表明此方劑亦兼顧腸胃的調和,可能適用於腸胃氣機不暢、消化不良等問題。腎經比例亦高,此方劑可能也具有補益腎氣,改善腎虛的作用。心經和脾經的比例相同,提示此方劑可能對於心脾兩虛、氣血不足等狀況也有一定的調理作用。心包經、肺經、膀胱經、膽經的比例相對較低,表示此方劑對於這些經絡的影響較小,可能僅為輔助或兼顧之用。
總而言之,此方劑的整體方向是疏肝理氣、調和腸胃、補益腎氣、兼顧心脾,主要針對肝、大腸、胃、腎、心、脾等經絡的失調進行調理。
主治功效
「枳殼浸酒」的主要功效包括:
- 舒緩紅疹:藥材中的獨活和秦艽能有效祛風除濕,舒緩由外界環境引起的過敏反應,減少皮膚癢感。
- 改善血液循環:丹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皮膚狀況。
- 增強免疫力:枳殼中的理氣成分能夠調理氣機,有助於增強整體免疫能力,達到防病之效。
- 潤腸通便:肉蓯蓉的補腎及潤腸功能,對於久坐不動或飲食不當引起的便祕症狀有一定療效。
傳統服藥法
枳殼5兩(麩炒微黃,去瓤),秦艽4兩(去苗),獨活4兩,肉蓯蓉4兩,丹參5兩,蒴藋5兩,松葉(切)1升。
上細銼,用生絹袋貯,以清酒2鬥5升,浸五七宿。
每服暖酒1小盞,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個人差異:中藥效果因人而異,使用前建議諮詢中醫師的專業建議。
- 酒精過敏或禁忌者:有酒精過敏或醫療禁忌症狀者應避免使用此藥酒。
- 藥物相互作用:若正在服用其他藥物,應詢問醫師是否適合使用此藥酒。
- 懷孕及哺乳期: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保存方式:藥酒須存放於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直射,以保存藥效。
相關疾病
氣喘牛皮癬陰部感到寒冷心臟病原發性高血壓神經衰弱症手背痛合谷穴附近痛 相同名稱方劑
枳殼浸酒, 出處:《聖惠》卷二十五。 組成:枳殼(刮取上面青末)3斤。 主治:風,口偏眼急。
枳殼浸酒,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組成:枳殼5兩(麸炒微黃,去瓤),秦艽4兩(去苗),獨活4兩,肉蓯蓉4兩,丹參5兩,蒴藋5兩,松葉(切)1升。 主治:風瘙癢,皮中如蟲行之狀。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