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殼大黃湯

ZHI KE DA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便》卷二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大腸經 20%
脾經 15%
肝經 11%
心包經 7%
小腸經 7%
心經 7%
三焦經 7%
肺經 4%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肝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枳殼大黃湯中包含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下通便:枳殼性味苦辛,具有行氣消積、破氣散結、降逆止嘔等功效,同時也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瀉下通便。
  2. 消食導滯:大黃為苦寒之藥,以瀉熱通便為主,但若僅用大黃,則易傷脾胃。枳殼則可輔助大黃消食導滯,避免過度傷脾胃,使瀉下通便更加安全有效。

因此,枳殼在大黃湯中起到輔助大黃瀉下通便,並保護脾胃的作用,使其更安全有效地治療便祕、腹脹等症狀。

在中藥方劑「枳殼大黃湯」中加入檳榔,主要是利用檳榔的驅蟲健胃、消食作用。檳榔能夠驅蟲健胃、消食,對於治療腸道寄生蟲、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腸胃功能紊亂導致的腹脹、便秘等症狀。

在中藥方劑「枳殼大黃湯」中加入厚朴,主要是利用厚朴行氣化濕、消食的作用。厚朴能夠行氣化濕、消食,對於治療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腸胃功能紊亂導致的腹脹、便秘等症狀。

枳殼大黃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枳殼大黃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結便祕,大黃可清熱瀉火,通利腸道,促進糞便排出,緩解便祕。

2. 消積導滯: 大黃除了瀉熱通便外,還可消食積,導滯氣,對於熱結於腸胃導致的食積不化、腹痛等症,也有一定的療效。枳殼大黃湯中,枳殼可理氣寬中,配合大黃,可達到消積導滯的作用。

主治功效


枳殼大黃湯,由中藥枳殼、檳榔、厚朴及大黃組成,常用於治療腹瀉剛開始(1-2 天)、元氣尚未虛弱的患者。方中各藥成分功效如下:

  • 枳殼:能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檳榔:能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 厚朴:能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大黃:能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枳殼大黃湯的適應症狀,包括:

  • 腹瀉初期(1-2 天)、元氣尚未虛弱。
  • 腹痛、腹瀉、大便稀溏。
  • 食積不消、腹脹腹痛。
  • 胃氣上逆、嘔吐呃逆。
  • 咳嗽痰多、喘息氣促。

枳殼大黃湯的用法用量,通常為每日 1 ~ 2 次,每次服藥200ml,飯前服用。兒童用量應酌減。

枳殼大黃湯的禁忌症,包括:

  • 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
  • 孕婦、哺乳期婦女。
  • 兒童。

枳殼大黃湯的注意事項,包括:

  • 服藥期間應忌食生冷、油膩及辛辣食物。
  • 服藥後如有腹痛、腹瀉等症狀加重,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 服藥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藥期間應避免服用其他瀉藥。
  • 服藥期間應保持大便通暢。
  • 服藥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 服藥期間應避免受涼感冒。

枳殼大黃湯為常用中藥方劑之一,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方中各藥成分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腹瀉、腹痛、腹脹等症狀。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方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以避免不當使用而造成不良後果。

傳統服藥法


枳殼、大黃、陳皮、木通、葛根、厚朴、甘草。
胸滿悶,加豆蔻、砂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久服,以免傷陰耗氣。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枳殼大黃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四。 組成:大黃、枳殼、桔梗、甘草。 主治:燥傷氣分,下利白積,腹中作痛,脈洪數。

枳殼大黃湯, 出處:《醫便》卷二。 組成:枳殼1錢半,檳榔1錢,厚朴1錢,大黃壯實者5-7錢,虛人3-4錢。 主治:痢初1-2日,元氣未虛。

枳殼大黃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四。 組成:枳殼、大黃、陳皮、木通、葛根、厚朴、甘草。 主治:酒積腹痛,痛而欲利,利下黃沫,天明即發,飲酒痛甚,小便赤澀,脈沉數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