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葛二妙丸

芷葛二妙丸

ZHI GE ER M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脾經 16%
膀胱經 16%
肺經 11%
肝經 11%
腎經 11%
大腸經 5%
膽經 5%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芷葛二妙丸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健脾:蒼朮性溫,味辛苦,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止痛的功效。方中以葛根、白芷清熱解表,但同時也易傷脾胃,加入蒼朮可起到健脾燥濕的作用,避免藥性偏寒,使藥效更協調。
  2. 疏風解表:蒼朮具有疏風解表的功效,可配合白芷、葛根等藥物,共同起到疏散風邪、解表散寒的作用,增強整體療效,使治療更有效。

芷葛二妙丸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燥濕: 黃柏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與方中葛根、柴胡等藥物配合,可有效清解暑濕、熱毒,對於濕熱蘊結、發熱、口渴、胸悶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二、 解毒止痛: 黃柏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止痛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緩解疼痛。對於由濕熱所致的疼痛,如頭疼、咽喉痛、肌肉痠痛等,都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芷葛二妙丸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白芷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之效。芷葛二妙丸主治外感風寒,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白芷的加入有助於解表散寒,緩解患者的表證。
  2. 通鼻竅,止流涕:白芷具有通鼻竅的功效,對於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涕,有較好的緩解作用。芷葛二妙丸中的葛根具有解肌發表,清熱解毒之效,白芷則有助於通鼻竅,共同作用,更能有效治療外感風寒引發的鼻塞流涕。

芷葛二妙丸中包含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之效。 葛根能疏解肌表之熱,使邪氣外出,達到退熱效果,同時能生津止渴,緩解因熱傷津液而導致的口乾舌燥。
  2. 葛根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相輔相成。 葛根與其他藥物如柴胡、黃芩等配合使用,能更好地發揮解肌退熱、疏肝理氣之效,治療因外感風熱、肝氣鬱滯引起的發熱、頭痛、口渴等症狀。

芷葛二妙丸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疏散風熱,清利溼熱: 秦艽味苦性寒,善於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並能利溼止痛。與方中柴胡、黃芩、梔子等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清解外感風熱,兼治溼熱蘊結之證。

二、 舒筋活絡,止痛: 秦艽可舒筋活絡,緩解肌肉疼痛,尤其對風溼痹痛有較好療效。方中葛根、羌活、升麻等藥物亦有舒筋活絡之功,與秦艽相輔相成,可增強止痛效果,緩解疼痛症狀。

芷葛二妙丸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解表,祛風止痛: 獨活味辛、苦,性溫,入肝、腎經,具有疏風解表、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外感風寒所致的頭痛、肢體痠痛、鼻塞流涕等症狀,獨活能有效疏散風寒,緩解疼痛。
  2. 配伍增效: 芷葛二妙丸以柴胡、黃芩為君藥,清熱解表、瀉火燥濕。獨活與之配伍,則能更好地疏風散寒,協同君藥達到清熱解表、祛風止痛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芷葛二妙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濕熱腰痛,並伴隨內熱煩熱、自汗口渴、二便赤澀、痠痛沉重等症狀,其病機關鍵為濕熱下注,尤以脾胃濕熱(右關脈沉數)為主。濕性重濁,熱性炎上,濕熱相搏,困阻經絡,故見腰痛痠沉;熱邪傷津則口渴、二便赤澀;濕熱鬱蒸則內熱煩躁、自汗。脈象「右關沉數」反映中焦脾胃濕熱蘊結。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核心架構:二妙丸(蒼朮、黃柏)

    • 蒼朮:苦溫燥濕,善袪脾胃濕邪,兼能解表發汗,解除濕鬱肌表之自汗。
    • 黃柏:苦寒清熱,專走下焦,瀉腎火、除濕熱,針對濕熱流注腰腳之痛。
    • 二者相配,一燥濕一清熱,構成治療濕熱下注的基礎方。
  2. 強化祛濕通絡:白芷、葛根

    • 白芷:辛溫解表,芳香化濕,能上行頭目、下行腸胃,助蒼朮宣散肌表濕邪,兼緩頭面沉重(濕熱上蒙常見頭重)。
    • 葛根:甘辛涼,升陽解肌,生津止渴,針對濕熱傷津之口渴,並舒筋緩痙(濕熱腰痛多伴筋急)。
  3. 祛風濕、通經脈:秦艽、獨活

    • 秦艽:苦辛平,祛風濕、清虛熱,善治濕熱痹痛,兼能利二便(助濕熱從下焦出)。
    • 獨活:辛溫,專入足少陰經,祛風除濕、止痛,尤宜下半身濕重痠痛。
    • 二者協同,增強透達經絡濕熱之效,解決「痠痛沉重」問題。
  4. 加減法:熱甚加梔子、黃連

    • 梔子:瀉三焦火,導濕熱從小便出,針對「二便赤澀」。
    • 黃連:清中焦濕熱,輔助黃柏加強瀉火解毒。

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以二妙丸為底,清熱燥濕;加入白芷、葛根調和表裏、生津舒筋;再以秦艽、獨活深入經絡,祛風濕止痛。全方布局標本兼顧

  • 治本:清脾胃濕熱(蒼朮、黃柏),截斷病源。
  • 治標:解肌發表(白芷、葛根)、通絡止痛(秦艽、獨活),緩解症狀。
  • 加減靈活:熱重時以梔、連直折火勢,體現「因證制方」思維。

適用於濕熱流注經絡,以腰痛為主,兼見表裏俱熱、津傷筋急之證,展現中醫「分消濕熱」與「通絡止痛」的結合智慧。

傳統服藥法


蒼朮、黃柏、白芷、葛根、秦艽、獨活。
熱甚,加梔、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腰骶痛前列腺炎慢性腎衰竭腎絲球腎炎身體容易出汗口乾口渴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芷葛二妙丸, 出處:《症因脈治》卷一。 組成:蒼朮、黃柏、白芷、葛根、秦艽、獨活。 主治:濕熱腰痛,內熱煩熱,自汗口渴,二便赤澀,痠痛沉重,右關脈沉數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