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痘瘡完善丹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效。痘瘡為熱毒所致,石膏能清泄體內熱毒,緩解痘瘡的熱象,如高燒、口渴、煩躁等症狀。
- 涼血止血:石膏亦能涼血止血,對於痘瘡伴隨的出血、血熱妄行等症狀,石膏能起到清熱涼血、止血生肌的作用,促進痘瘡的癒合。
總而言之,石膏在痘瘡完善丹中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痘瘡的症狀,促進痘瘡的癒合。
痘瘡完善丹方劑中使用赤石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赤石脂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痘瘡為熱毒所致,赤石脂可清熱解毒,消散瘡毒,並能涼血止血,防止痘瘡出血。
- 燥濕止癢,收斂生肌:赤石脂還具有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的作用。痘瘡常伴有瘙癢、流膿等症狀,赤石脂能燥濕止癢,促進瘡面癒合,加速痘瘡痊癒。
綜上所述,赤石脂在痘瘡完善丹中起著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痘瘡。
痘瘡完善丹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滑石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的功效。痘瘡為熱毒蘊結肌膚所致,滑石能清熱解毒,消除痘瘡的熱毒,減輕炎症反應。
- 利濕排毒:滑石能利濕排毒,將體內積聚的濕熱之毒排出體外,有助於痘瘡的康復。此外,滑石還有清熱止痛的功效,能緩解痘瘡引起的疼痛和瘙癢。
痘瘡完善丹的組成中包含鉛粉,這在中藥方劑中是相對少見的。鉛粉的加入主要是基於其特定的藥理特性。在傳統中醫中,鉛粉被視為一種固澤、止血、消腫的藥物,可以幫助對抗由痘瘡引起的腫脹和發炎反應。此外,鉛粉能夠促進皮膚的修復與癒合,使痘瘡的疤痕更快恢復。
然而,鉛粉的使用也伴隨著潛在的毒性風險。鉛的重金屬性質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長期攝取可導致鉛中毒,因此在使用含鉛的方劑時需謹慎考量。現代醫學提倡更安全的替代療法,避免使用含有鉛等重金屬的傳統方劑。總結而言,雖然鉛粉在中醫中有其歷史文化價值,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進一步討論與研究。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痘瘡完善丹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痘瘡破爛無皮」,即痘瘡(天花或水痘等皮膚皰疹性疾病)後期,膿疱破潰、皮膚糜爛、滲液不止,無法正常結痂癒合之症。古代醫家認為,此階段因濕熱毒邪未盡,加上皮膚損傷,需以「收濕斂瘡、生肌結痂」為治療核心,避免染毒惡化。
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煨石膏(4兩)
- 性味:辛、甘,大寒,煨製後寒性減弱,更偏收斂。
- 傳統功效:生肌斂瘡、清熱收濕。煨後質地細膩,能吸附瘡面滲液,促進潰瘍修復。
- 在本方作用:為君藥,主導瘡面乾燥與結痂。
赤石脂(2兩)
- 性味:甘、酸、澀,溫。
- 傳統功效:澀腸止血、斂瘡生肌,外用能吸附濕濁。
- 在本方作用:助石膏收斂瘡口,兼溫性可制諸藥過寒,防瘡面氣血凝滯。
漂滑石(3兩)
- 性味:甘、淡,寒。
- 傳統功效:清熱利濕,外用可吸附皮膚滲液、緩解濕爛。
- 在本方作用:協同石膏清解濕熱,保持瘡面清爽,防黏膩壅滯。
鉛粉(2兩)與真粉(3兩)
- 鉛粉(鹼式碳酸鉛):
- 性味:辛、寒,有毒(古人外用取其斂瘡殺蟲之效)。
- 傳統功效:燥濕收斂、殺蟲解毒,常用於瘡瘍潰爛。
- 真粉(一般指精製米粉或蛤粉):
- 性味:甘,平。
- 傳統功效:緩和刺激,吸附滲液,保護創面。
- 在本方作用:鉛粉強化斂瘡拔毒,真粉緩衝其刺激性並增吸附力。
- 鉛粉(鹼式碳酸鉛):
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以「收濕—斂瘡—結痂」為核心邏輯:
- 吸附滲液:煨石膏、滑石、真粉具強吸附性,乾燥瘡面。
- 收斂生肌:赤石脂、鉛粉澀斂,促進表皮修復。
- 清解殘熱:石膏、滑石兼清餘熱,防毒邪滯留。
- 調和寒溫:赤石脂之溫性平衡諸藥寒涼,避免過斂礙癒。
全方以外用散劑直接作用患處,通過物理吸附與藥性協同,達到「濕去—瘡斂—痂成」之效,符合古人對痘瘡後期「固護皮損」的治療思維。
中醫理論延伸
從「濕熱腐肉」的病機看,痘瘡破爛多因熱毒燔灼、濕濁壅滯,致血肉腐潰。本方未用苦寒解毒藥,反重收斂,反映古人對「後期以斂為主」的辨證思路,避免過度清利傷正。鉛粉雖有毒,但古法外用取其「以毒攻毒」之效,現代臨床宜審慎替代。
傳統服藥法
煨石膏4兩,赤石脂2兩,漂滑石3兩,鉛粉2兩,真粉3兩。
收濕結痂。
共為末,研勻。
摻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痘瘡破爛無皮,若痘瘡未破,則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痘瘡完善丹, 出處:《瘍科遺編》卷下。 組成:煨石膏4兩,赤石脂2兩,漂滑石3兩,鉛粉2兩,真粉3兩。 主治:收濕結痂。主治:痘瘡破爛無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