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應夢如神飲子方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助藥力:生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吐的功效。方中加入生薑,可溫煦脾胃,助藥力發揮,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增強療效。
- 調和藥性,減輕副作用:生薑性溫,可以調和方中藥物的寒性,避免寒涼藥性對脾胃造成損傷,減少不良反應,提高藥物的安全性。同時,生薑亦可緩解藥物可能帶來的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應夢如神飲子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助眠安神: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燥濕化痰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橘皮能起到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心神安定,幫助睡眠的作用。
- 調和藥性,增進療效:橘皮具有調和藥性的作用,能使其他藥物更加有效地發揮功效。在應夢如神飲子中,橘皮能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促進藥效的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應夢如神飲子中加入木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 行氣解鬱: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疏肝理氣。對於因肝鬱氣滯所致的夢寐不安、心神不寧等症狀,木香能起到舒肝解鬱,安神定志的作用。
- 健脾和胃: 木香不僅能行氣解鬱,還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其能促進脾胃運化,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從而達到改善睡眠質量,減少夢寐不安的效果。
因此,在應夢如神飲子中加入木香,能夠通過行氣解鬱、健脾和胃等作用,有效改善因肝鬱脾虛、氣血不和所導致的夢寐不安等症狀,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應夢如神飲子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和藥物毒性、保護胃腸的作用。在應夢如神飲子中,甘草能協調其他藥物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激,使藥效更穩定、副作用更小。
-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例如,甘草與黃芪搭配使用,能增強補氣固表作用;與杏仁搭配,能增強止咳化痰作用。在應夢如神飲子中,甘草可能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應夢如神飲子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安神益智: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對於夢寐不安、心神不寧等症狀,茯苓有助於調節心脾功能,使心神安定,從而改善睡眠品質。
2. 除濕健脾:茯苓亦有除濕健脾之效,可利水滲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因濕邪困脾易導致心神不安,茯苓藉其除濕健脾的作用,亦可間接改善睡眠品質,助人安眠。
應夢如神飲子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失眠、夢境頻繁等問題。在其組成中包含訶子,是因為訶子具有調理脾胃、安神鎮靜的功效。訶子又稱為「訶子果」,是一種富含多種活性成分的中藥材,其主要成分如鞣酸和維生素C等,能增強對消化系統的保護作用,提高脾胃的運化功能,從而改善因消化不良而引起的失眠。同時,訶子對於情緒的調節也有一定的作用,能減少焦慮和心悸,使心神安定,進一步促進睡眠的質量。
此外,訶子還常用於疏肝解鬱,減少壓力帶來的不適,這對於久臥失眠的患者尤為重要。因此,訶子的加入不僅能促進身體的健康,還能有效地改善睡眠狀況,使得應夢如神飲子在臨牀應用中達到更好的療效。
應夢如神飲子是一則中藥方劑,其根據傳統中醫理論,主要用於治療失眠、多夢及焦慮等症狀。方劑中包含罌粟殼,這是因為罌粟殼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罌粟殼中所含的生物鹼成分,如嗎啡類物質,能夠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抑制作用,有助於緩和情緒、減少焦慮和恐懼,從而改善睡眠質量。
此外,罌粟殼的性味微寒,清熱鎮痛,適合陽亢或情緒波動較大的人羣使用。在應夢如神飲子的配方中,罌粟殼的作用不僅能幫助安定神經,還可以搭配其他藥材,如酸棗仁、百合等,形成 synergistic 的效果,全面提升整體療效。因此,罌粟殼的添加有助於增強方劑對於改善夢境頻繁與促進深度睡眠的作用,使患者在情緒上得到安慰與調整。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名稱:應夢如神飲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陰陽不和,冷熱相乾」,即體內陰陽失衡,寒熱交雜所致的病症。具體表現為:
- 肚腹脹膨:氣機不暢,寒凝或熱鬱導致腹部脹滿。
- 不時作痛:寒熱互結,氣血失和,引起陣發性腹痛。
- 五更寒痛溏瀉:脾腎陽虛,晨起(五更)時陰寒盛,出現腹部冷痛、腹瀉。
- 白痢赤痢:白痢多屬寒濕,赤痢多屬濕熱,顯示本方兼顧寒熱兩種痢疾。
- 一切不正之氣:泛指外感或內生之邪氣,如風寒、濕濁、食積等。
組成分析及治療原理:
綿薑(炮製):
- 辛熱,溫中散寒,止腹痛,尤適合脾胃虛寒。
- 炮製後燥性減,更專注溫中而非發汗。
陳橘皮(去瓤):
-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解決腹脹氣滯。
- 去瓤後減其苦燥,避免傷津。
木香:
- 行氣止痛,調中導滯,針對腹脹痛。
- 量少(半兩),防過燥傷正。
炙甘草:
-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緩解急迫腹痛。
茯苓:
- 健脾利濕,分利水濕以止瀉,兼安神。
訶子(火炮去核):
- 澀腸止瀉,收斂固脫,適用久瀉久痢。
- 炮製增強溫澀之性,去核減苦燥。
御米殼(炒製):
- 即罌粟殼,澀腸止痛,治久瀉、腹痛。
- 炒製去毒性,專注收斂。
加減配伍原理:
- 腹痛加乳香:活血行氣,增強止痛。
- 白痢加乾薑、大棗:溫中補脾,散寒止瀉。
- 血痢加黃連、木香:黃連清熱燥濕,木香行氣,合為「香連丸」基礎。
- 血少加烏梅:酸收生津,防瀉痢傷陰。
整體邏輯:
- 溫中行氣:綿薑、陳皮、木香針對寒凝氣滯。
- 澀腸止瀉:訶子、御米殼固攝腸道,治標急。
- 健脾利濕:茯苓、甘草調和中焦。
- 兼顧寒熱:基礎方偏溫,但加黃連可調熱痢,體現「陰陽和」思路。
適用證型:
脾胃虛寒為本,夾雜濕滯或寒熱不調,症見腹脹痛、泄瀉或痢疾(寒濕或輕度濕熱)。
傳統服藥法
綿薑1兩(炮製),陳橘皮1兩半(去瓤稱),木香半兩,揀甘草1兩(炙黃),茯苓1兩,訶子1兩(火炮去核稱),御米殼2兩(去頂梗並子及內膈皮,炒)。
腹痛,加乳香少許;白痢,加乾薑、大棗,兩服滓並作1服;血痢,加黃連、木香半錢;血少,加烏梅1個。
上(口父)咀。每服4-5錢,水1盞半,加大棗2枚,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應夢如神飲子,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引《家藏經效方》。 組成:綿薑1兩(炮制),陳橘皮1兩半(去瓤稱),木香半兩,揀甘草1兩(炙黃),茯苓1兩,訶子1兩(火炮去核稱),禦米殼2兩(去頂梗并子及內膈皮,炒)。 主治:陰陽不和,冷熱相乾,肚腹脹膨,不時作痛,五更寒痛溏瀉,及白痢赤痢,一切不正之氣。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