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銀液菖蒲丸」方劑中使用水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 水菖蒲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開痰之效。對於神志昏迷、痰迷心竅、記憶力減退等症狀,水菖蒲可起到醒神開竅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意識狀態。
- 化濕健脾: 水菖蒲亦能化濕健脾,對於脾胃濕困、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水菖蒲能起到化濕健脾的作用,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
對於[銀液菖蒲丸]中的鉛成分,過去認為其有定驚、止痛的效果,可用於治療神經衰弱、疼痛等問題。然而,現代研究顯示鉛對人體有害,特別是對兒童和孕婦影響更大,因此在現代中藥製劑中已避免使用。
銀液菖蒲丸中添加遠志,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安神定志: 遠志性味苦甘,具有安神定志、益智寧心的功效。菖蒲本身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與遠志搭配,能更好地達到安神定志,改善失眠、健忘等症狀。
- 祛痰止咳: 遠志還具有一定的祛痰止咳作用,可與菖蒲共同發揮疏通經絡、化痰止咳的功效,適用於痰多咳嗽等症狀。
銀液菖蒲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固本,增強藥效: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銀液菖蒲丸多用於治療氣虛體弱、神經衰弱等症狀,人參的加入可以補益元氣,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 協調藥性,相輔相成: 銀液菖蒲丸中可能含有其他性質偏寒或涼的藥材,人參的溫性可以起到中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寒涼而對身體造成損害,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中藥方劑[銀液菖蒲丸]的組成中包含[水銀],因為水銀在中醫中被用來清熱解毒。水銀能夠去除體內的熱毒,對於處理由熱毒引起的疾病有顯著效果,但由於其毒性,使用時需小心,以避免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銀液菖蒲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菖蒲性溫味辛,善於化濕開竅。兩者合用,可增強健脾利濕的效果,並促進水液代謝,有助於改善因濕邪困脾導致的諸多症狀。
- 寧心安神:茯苓亦能寧心安神,與菖蒲合用,可增強安神定志之效,對於因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銀液菖蒲丸中包含羌活,主要是利用其解表散寒及祛風止痛的功效。羌活性溫,味辛,入膀胱、肝經,能疏散風寒,止痛解表,且擅長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頭身疼痛、肢體麻木、關節痠痛等症。
此外,羌活還能升發陽氣,有助於驅散寒邪,改善因風寒引起的氣血運行不暢,配合其他藥材,可發揮更佳的療效。
方劑「銀液菖蒲丸」中包含「蟬蛻」,主要基於其疏風散熱、解毒止癢的功效。蟬蛻性味甘涼,入肺經,具有透疹作用,可以促進皮膚表面汗疹的排出,同時清熱解毒,緩解由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此外,蟬蛻還可止咳化痰,有助於改善由風熱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因此,在「銀液菖蒲丸」中加入蟬蛻,可以有效地治療風熱引起的皮膚疾病,以及相關的呼吸道症狀。
銀液菖蒲丸中加入細辛,主要是基於其辛溫解表之效,用於散寒解表,通竅止痛。
細辛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發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等功效。
對於銀液菖蒲丸所治療的症狀,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咽痛等,細辛可以發揮解表散寒,通竅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銀液菖蒲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止嘔降逆之效。菖蒲善於化濕開竅,二者合用,可加強燥濕化痰之功,適用於痰濕阻滯、胸悶氣喘等症狀。
- 止嘔安胎: 半夏亦能降逆止嘔,對於妊娠嘔吐、胎動不安等症狀有一定療效。銀液菖蒲丸中加入半夏,可增強其止嘔安胎作用,有助於穩定胎兒,減輕孕婦不適。
銀液菖蒲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考量其祛風止痛、化痰散結的功效。天南星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具有散寒止痛、化痰散結的作用。
方劑中可能因患者存在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或痰濕凝結,導致疼痛、麻木、肢體活動不便等症狀。天南星可溫經散寒,化痰散結,解除痺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銀液菖蒲丸
組成: 水菖蒲、鉛、遠志、人參、水銀、茯苓、羌活、蟬蛻、細辛、半夏、天南星。
主治: 癲癇病患,口水很多,精神不濟。
方劑組成介紹: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蟬蛻: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遠志: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
水菖蒲: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
總結:
銀液菖蒲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癲癇病患,口水很多,精神不濟。方劑組成包括水菖蒲、鉛、遠志、人參、水銀、茯苓、羌活、蟬蛻、細辛、半夏、天南星。各味藥材具有不同的功效,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癲癇病患,口水很多,精神不濟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菖蒲3兩,黑錫3兩(同水銀結成砂子)1兩,遠志(去心)1兩,人參1兩,水銀(同黑錫結成砂子)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羌活1兩,蟬蛻(炒)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半夏(湯洗7遍)2兩,天南星(炮)1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丸,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銀液菖蒲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五。 組成:菖蒲3兩,黑錫3兩(同水銀結成砂子)1兩,遠志(去心)1兩,人參1兩,水銀(同黑錫結成砂子)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羌活1兩,蟬蛻(炒)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半夏(湯洗7遍)2兩,天南星(炮)1兩半。 主治:風癇涎盛,精神減耗。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