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花丹皮湯

銀花丹皮湯

YIN HUA DAN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29

熱/寒比例

極寒 (0.1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心經 16%
胃經 13%
腎經 12%
肝經 11%
大腸經 8%
脾經 8%
膀胱經 4%
三焦經 3%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銀花丹皮湯中包含金銀花,主要是因為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金銀花為忍冬科植物忍冬或山銀花的乾燥花蕾,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其清熱解毒之效,在於其能宣散風熱,清解溫毒,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以及癰腫疔瘡等熱毒蘊結的病症,具有顯著的療效。

銀花丹皮湯中,金銀花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發揮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銀花丹皮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與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物合用,可有效清解熱毒,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熱症,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皮膚紅腫等,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活血化瘀: 牡丹皮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加速傷口癒合。與銀花、連翹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效果,對於熱毒瘀阻、血脈不通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銀花丹皮湯中加入蟬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透疹止癢:蟬蛻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透疹止癢的功效。對於銀花丹皮湯治療的熱毒瘡瘍、麻疹、風疹等病症,蟬蛻可以幫助疏散體內熱毒,促進疹子透發,減輕皮膚瘙癢。
  2.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蟬蛻還能活血通絡,消腫止痛,對於熱毒引起的局部紅腫熱痛,也能起到緩解作用。與銀花、丹皮等藥物配合,可以更好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病症的康復。

銀花丹皮湯中加入黃柏,主要是為了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帶、解毒殺蟲的功效。在銀花丹皮湯中,黃柏主要用於:

  1. 清熱解毒:與金銀花、丹皮等藥物配合,加強清熱解毒的作用,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皮膚紅腫等症。
  2. 燥濕止帶:黃柏能燥濕止帶,配合其他藥物,可以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病。

總之,黃柏的加入,可以增強銀花丹皮湯清熱解毒、燥濕止帶的功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銀花丹皮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利水滲溼,清熱解毒: 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寧心之功效。方中銀花、丹皮清熱解毒,但易傷脾胃,茯苓可佐以健脾,利水滲溼,避免藥物損傷脾胃,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二、促進藥效發揮: 茯苓能利水滲溼,促進藥物有效成分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提高藥效。

銀花丹皮湯是一則常見的中醫方劑,其組成成分中包含了白癬皮。白癬皮,在中醫學中是指桑白皮或地骨皮之類具有清熱涼血、除濕止癢功效的藥材。在該方劑中加入白癢皮,主要是基於其藥性與治療目的的考量。

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熱毒內盛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皮膚病變、發熱等。白癬皮性寒,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因熱毒引發的紅腫熱痛、瘙癢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此外,白癬皮還能幫助調節體內濕氣,對濕熱引起的皮膚疾病特別適用。因此,在銀花丹皮湯中使用白癬皮,旨在增強整體方劑的清熱解毒和祛濕止癢的效果,使療效更加全面。

總體而言,白癬皮在銀花丹皮湯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即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選擇相應藥材,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銀花丹皮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方中銀花、丹皮也具有清熱解毒之功,與梔子相配,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並能有效緩解熱毒所致的煩躁、口渴、咽痛等症狀。

二、抑制炎症,促進癒合: 梔子能抑制炎症反應,並促進創面癒合。方中銀花、丹皮也具有抗炎作用,與梔子協同,可增強抗炎功效,促進組織修復,對於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等病症有較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銀花丹皮湯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傳統主治慢性濕疹,屬中醫「濕瘡」、「浸淫瘡」範疇。慢性濕疹多因濕熱蘊結肌膚,久病耗血生風,風濕熱交阻,導致皮膚粗糙肥厚、瘙癢滲液反覆發作。本方以清熱涼血為主,輔以祛風利濕,針對濕熱夾風之病機,緩解皮膚紅腫、滲液及頑固瘙癢。

組成藥物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

    • 金銀花(銀花)清熱解毒,透散肌表熱毒,為濕疹熱邪偏重者要藥。
    • 黃柏、黑山梔清瀉三焦濕熱,尤其黃柏善走下焦,燥濕瀉火,山梔涼血解毒,共解濕熱深伏之勢。
  2. 涼血活血

    • 牡丹皮涼血散瘀,防止濕熱鬱久化燥傷陰,血熱瘀滯所致皮膚暗紅肥厚。
  3. 祛風止癢

    • 蟬蛻、白鮮皮輕清走上,宣散風熱,透疹止癢,蟬蛻尤擅風熱瘙癢,白鮮皮兼能燥濕解毒。
  4. 健脾滲濕

    • 茯苓健脾利濕,導濕下行,斷濕熱之源,防濕邪復聚。

加減配伍邏輯

  • 濕重滲液:加萆薢、豬苓、白朮等,強化分利水濕之效,符合「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原則。
  • 苔膩濕阻:佐厚朴、蒼朮等辛溫燥濕,醒脾運中,化解中焦濕滯。
  • 風盛癢劇:增蟬蛻、荊芥等風藥,風能勝濕,亦能宣透鬱熱。
  • 熱毒偏盛:加芍藥、龍膽草等,強化清肝火、涼血分之功,抑制血熱妄行。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清、利、透為核心:清熱解毒以滅火邪,利濕健脾以絕濕源,祛風透表以開邪路,標本兼顧。慢性濕疹遷延難癒,與濕性黏滯相關,故在清利基礎上,兼顧活血防瘀(丹皮)、健脾固本(茯苓),契合「濕熱同治,氣血並調」之法。

傳統服藥法


銀花9~15克,丹皮9克,青蟬蛻9克,黃柏9克,茯苓9克,白鮮皮9~15克,黑山梔6克。
滲液多,苔厚,加萆薢、豬苓、白朮、豨薟草以利濕;苔膩,加厚朴、蒼朮、陳皮以燥濕;癢者,加蟬蛻、荊芥、防風以祛風;局部紅赤,加芍藥、白薇、龍膽草、黃芩以清熱。
水煎,內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銀花丹皮湯性寒,體質虛寒者慎用。
  • 銀花丹皮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 銀花丹皮湯不宜與其他涼血、清熱藥物同時服用,以免引起藥物相互作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銀花丹皮湯,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銀花9-15g,丹皮9g,青蟬蛻9g,黃柏9g,茯苓9g,白鮮皮9-15g,黑山梔6g。 主治:慢性濕疹。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