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粉丸

銀粉丸

YIN FE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0.4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肝經 20%
肺經 16%
脾經 16%
腎經 10%
膽經 5%
胃經 5%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銀粉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中包含水銀(即汞),這是由於水銀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特定的藥用價值。首先,水銀被認為具有“重鎮”的特性,能夠有效地安神、清熱解毒,對一些病症如癲癇、顫抖等有一定的療效。此外,水銀在古代中醫的應用中,被用作改善血液循環和促進新陳代謝的成分。

然而,需強調的是,水銀的毒性也非常高,長期或不當使用可能導致重金屬中毒,因此在現代醫學中,使用水銀作為藥物已受到限制。儘管在傳統醫學中其成分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和使用案例,但現代醫學提倡安全、無毒的療法,對於銀粉丸的使用應謹慎,並且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銀粉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銀粉丸本身為補腎壯陽之劑,加入人參能起到補益元氣、固本培元的作用,增強藥效,使藥力更為充沛,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2. 平衡藥性: 銀粉丸中的藥材大多偏燥熱,人參的加入能起到平衡藥性、緩解燥熱的作用,使藥性更加溫和,減少副作用,提高安全性。同時,人參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減輕藥物對人體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銀粉丸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神定志: 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定志、健脾益氣之功效。銀粉丸多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而茯神能有效緩解心神不寧,改善睡眠質量,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2. 固本培元: 茯神亦能健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因氣虛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狀。銀粉丸中其他藥物如酸棗仁、遠志等,亦具有安神養心之效,茯神與之配合,可起到固本培元、增強藥效的作用。

銀粉丸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銀粉丸多用於治療熱毒蘊結、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石膏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熱毒症狀。
  2. 收斂止瀉: 石膏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以減少腸道水分分泌,緩解腹瀉症狀。銀粉丸中可能含有其他藥物導致腸胃不適,石膏的收斂作用可以幫助緩解這些副作用。

總之,石膏在銀粉丸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止瀉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銀粉丸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對於銀粉丸所治療的熱毒熾盛、神昏譫語、口舌生瘡等症狀,牛黃可以起到清熱解毒、醒腦開竅的作用。
  2. 化瘀止痛: 牛黃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銀粉丸中常配合一些活血化瘀的藥材,牛黃可以協同這些藥材,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銀粉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皮膚病,如癬病和皮膚瘡痂。其組成中含有鉛丹,鉛丹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具有清熱解毒和燥濕止癢的效果。鉛丹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鉛,古代醫學家認為其能有效殺菌和消炎,對於皮膚病變的病源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然而,需特別注意的是,鉛丹含有金屬鉛,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會造成重金屬中毒,因此在使用銀粉丸時要遵循醫生的指導,確保安全和有效。現代醫學逐漸要求更為安全的成分替代類似的傳統成分,故在使用銀粉丸前,建議諮詢專業醫療人員,並考慮採用無毒的替代藥物以避免潛在的健康風險。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銀粉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古代主治
本方主治「風癇」,即因風痰上擾所致之癲癇發作,症狀包括意識喪失、肢體抽搐;亦用於「失心狂亂,不識好惡」,屬痰迷心竅引起的精神異常,如狂躁、言語錯亂、行為失序等。此類病證在傳統中醫理論中,多責之於「痰蒙清竅」或「痰火擾神」,治宜化痰開竅、鎮驚安神。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解析

(1)化痰袪風

  • 天南星(炮):辛溫,善祛風化痰,尤長於治風痰壅盛、驚癇抽搐。
  • 半夏(湯浸焙):辛溫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助南星化痰開竅。
  • 白礬(枯礬):酸澀寒,既可化痰,又能收斂固澀,防痰涎再生。

(2)重鎮安神

  • 水銀:辛寒有毒,古用於「鎮心安神,殺蟲墜痰」,具強力鎮靜之效,但需配伍以制其毒性。
  • 鉛(與水銀結砂子):與水銀合成「鉛汞齊」,可緩和水銀毒性,協同鎮驚安神。
  • 鉛白霜(鉛製劑):性寒沉降,清熱化痰,助水銀鎮抑狂躁。
  • 丹砂(硃砂):甘微寒,清心鎮驚安神,為治癲狂癇證常用藥。

(3)攻毒劫痰

  • 粉霜(輕粉,氯化亞汞):辛冷有毒,具強烈化痰、逐水、攻毒之效,古方用於痰迷心竅之重症。

2. 配伍邏輯

  • 痰與風並治:南星、半夏袪風化痰,針對「風痰」病機;白礬固痰防逆。
  • 重鎮以定驚:水銀、鉛、硃砂等金石藥重鎮沉降,直折痰火上衝之勢,安定心神。
  • 毒性制衡:水銀、鉛、粉霜皆有毒,但透過配伍(如鉛汞齊)、炮製(枯礬)、劑型控制(丸劑緩釋),以降低危害。
  • 薄荷湯送服:薄荷辛涼,既可解毒緩和藥性,又能宣散鬱熱,助藥力上行。

3. 治療原理

本方以「劫痰開竅、重鎮熄風」為核心:

  • 痰去則竅開:風痰蒙蔽心竅致神昏狂亂,故用南星、半夏、白礬化痰;輕粉、水銀劫逐頑痰。
  • 鎮墜以定亂:金石藥質重下沉,鎮攝浮越之陽氣,平肝熄風,適用於痰火上擾之狂癇。

潛在功效推論

除主治癲狂風癇外,依其組方特質,可能對以下病機相近者有效:

  1. 痰熱驚厥:小兒高熱驚風屬痰熱者(需調整劑量)。
  2. 痰阻癡呆:痰濁壅塞所致之精神呆滯、健忘。
  3. 頑痰咳喘:痰黏難咯、胸悶氣逆之實證(金石藥能化痰逐飲)。

總結

銀粉丸為典型的「重鎮化痰」方,透過毒烈之品劫痰、金石之質鎮驚,專攻風痰重證。其組方反映古代對痰迷心竅重症的峻劑思路,然須嚴格掌握劑量與適應證,非痰熱實證不可輕投。

傳統服藥法


粉霜半兩,鉛白霜半兩,白礬(熬令汁枯)半兩,水銀半兩,鉛(與水銀結砂子)半兩,天南星(炮)1兩半,半夏(湯浸7遍,焙)1兩,丹砂(研)1兩。
化痰。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食後薄荷湯送下。小兒丸如麻子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銀粉丸有毒,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癲癇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多痰突然暈倒不省人事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銀粉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四。 組成:粉霜半兩,鉛白霜半兩,白礬(熬令汁枯)半兩,水銀半兩,鉛(與水銀結砂子)半兩,天南星(炮)1兩半,半夏(湯浸7遍,焙)1兩,丹砂(研)1兩。 主治:化痰。主治:膈痰結實,滿悶喘逆。

銀粉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上好銀2兩(打作薄片,用豬脂2斤,煎令脂盡,又以好醋1升,亦煎令盡,細擘銀片,以水銀3兩相和,火上熬令極熱,即瀉于水碗中,研令極細即止,納入鐵铛中,以瓷碗蓋,以火逼飛,卻水銀令盡即出,搗羅爲末,更細研入後藥),人參1兩(去蘆頭),茯神1兩,石膏1兩,虎睛1對(酒浸1宿,微炒),牛黃1分(細研),鉛霜1兩(細研)。 主治:風癇。失心狂亂,不識好惡。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