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胃苓湯
YIN CHEN WEI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感證輯要》卷四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18%
膀胱經 16%
腎經 13%
胃經 13%
心經 4%
肝經 4%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杜蒼朮1錢,真川樸1錢,炒廣皮1錢半,浙苓3錢,生曬朮1錢半,川桂枝5分,建澤瀉1錢半,豬苓1錢半,炙甘草5分。
先用西茵陳8錢煎湯代水。
方劑組成解釋
茵陳性味苦、辛、微寒,入肝、膽、脾經,有清熱利濕、退黃的作用。胃苓湯由蒼朮、陳皮、白朮、桂枝、澤瀉、豬苓、甘草組成,具有健脾利濕、和胃化痰的作用。茵陳和胃苓湯合用,可以增強清熱利濕、和胃化痰的作用,緩解陰黃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茵陳胃苓湯性味苦、辛、微寒,有清熱利濕、退黃的作用。陰黃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茵陳胃苓湯。
相關疾病
口乾口渴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茵陳胃苓湯, 出處:《感證輯要》卷四。 組成:杜蒼朮1錢,真川朴1錢,炒廣皮1錢半,浙苓3錢,生曬朮1錢半,川桂枝5分,建澤瀉1錢半,豬苓1錢半,炙甘草5分。 主治:陰黃。黃而晦暗,如熏黃色,而無煩渴熱象者。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