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胃苓湯
YIN CHEN WEI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感證輯要》卷四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茵陳胃苓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健脾燥濕、祛風散寒之效。茵陳胃苓湯主治濕熱內蘊所致的腹瀉、嘔吐等症狀,蒼朮能健脾燥濕,去除濕熱之邪,並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恢復腸胃正常運作。
- 行氣止痛:蒼朮還能行氣止痛,緩解因濕熱阻滯經絡所致的腹痛。濕熱內蘊容易導致氣機阻滯,引起腹痛不適,蒼朮能疏通經絡,使氣機通暢,進而緩解疼痛症狀。
茵陳胃苓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茵陳胃苓湯主治濕熱內蘊,脾胃不和,症見脘腹脹滿、口苦口粘、納呆便溏等。陳皮加入方中,可以幫助理氣健脾,促進消化,改善脾胃功能,進一步促進濕熱排出。
- 降逆止嘔:陳皮能降氣止嘔,對於濕熱上蒸,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茵陳胃苓湯中加入陳皮,可以增強降逆止嘔之效,改善患者的嘔吐症狀。
茵陳胃苓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 健脾利濕: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止瀉止痛的功效。茵陳胃苓湯主治濕熱內蘊,脾胃失調所致的脘腹脹痛、泄瀉、小便不利等症,白朮能健脾燥濕,促進脾胃運化,利濕消腫,協同茵陳蒿、茯苓等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固護脾陽:茵陳蒿性寒,長期服用容易損傷脾陽。白朮性溫,能溫補脾陽,防止茵陳蒿過寒傷脾,保護脾胃功能,使藥物作用更加溫和。
茵陳胃苓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化氣,助脾胃運化: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陽化氣、疏散風寒之功效。茵陳胃苓湯以茵陳蒿、茯苓等清熱利濕為主,容易造成脾胃陽氣不足,桂枝的加入可溫陽化氣,助脾胃運化水濕,使利濕效果更顯著。
- 調和營衛,促進氣血循環: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循環,改善體表循環,有利於濕邪的排出。茵陳胃苓湯主要針對濕熱內蘊引起的脾胃不和、濕熱下注等症狀,桂枝的加入可以改善體表循環,幫助濕邪從體表排出,起到輔助利濕的作用。
茵陳胃苓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利水滲濕: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泄熱除煩之效。茵陳胃苓湯主要針對濕熱蘊脾所致的腹瀉、嘔吐、黃疸等症,澤瀉可協助利水滲濕,將體內過多的濕熱排出,達到清熱利濕的效果。
- 配合茵陳蒿:茵陳蒿擅長清熱利濕,而澤瀉則能促進利水,兩者互相配合,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進一步清熱利濕,緩解患者的病症。
茵陳胃苓湯中加入豬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利濕滲濁,健脾利水: 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之效。方中茵陳蒿、茯苓、澤瀉等藥物以利濕為主,豬苓的加入能增強利濕滲濁之力,有助於去除體內濕濁之邪,並健脾利水,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達到止瀉和利水消腫的效果。
- 配合茵陳蒿的功效: 茵陳蒿擅長清熱利濕,但若僅以茵陳蒿利濕,恐易傷脾胃,而豬苓具有健脾利水之效,能緩解茵陳蒿對脾胃的損傷,使利濕作用更為溫和,有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
茵陳胃苓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 調和藥性: 茵陳蒿味苦寒,能清熱利濕,但其性偏寒,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可緩解茵陳的寒性,保護脾胃,使藥性更平和,避免損傷正氣。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緩解疼痛的作用。配合茵陳蒿清熱利濕,共同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濕代謝,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甘草還可作為藥引,引導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茵陳胃苓湯」以蒼朮、陳皮、白朮、桂枝、澤瀉、豬苓、甘草為主要成分,用於治療陰虛而兼濕熱,以陰虛偏盛,證見多屬腎陰虧損為本,而濕熱又見症狀齊全者。
蒼朮:性溫味苦,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歸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豬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茵陳胃苓湯」在中醫理論中,具有清熱利濕、健脾益氣、調和陰陽的功效,用於治療陰黃證。陰黃證是指中醫體質的一種,陰虛而兼濕熱,以陰虛偏盛,證見多屬腎陰虧損為本,而濕熱又見症狀齊全者。臨牀表現為口乾舌燥、五心煩熱、盜汗、午後潮熱、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小便短赤、大便乾結等。
「茵陳胃苓湯」的組成中,蒼朮、陳皮、白朮健脾益氣,澤瀉、豬苓利水滲濕,桂枝溫經散寒,甘草補氣益氣,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健脾益氣、調和陰陽之效。
「茵陳胃苓湯」在中醫臨牀中,常被用於治療陰黃證,以及濕熱蘊結、脾胃虛弱、水濕內停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杜蒼朮1錢,真川樸1錢,炒廣皮1錢半,浙苓3錢,生曬朮1錢半,川桂枝5分,建澤瀉1錢半,豬苓1錢半,炙甘草5分。
先用西茵陳8錢煎湯代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茵陳胃苓湯性味苦、辛、微寒,有清熱利濕、退黃的作用。陰黃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茵陳胃苓湯。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茵陳胃苓湯, 出處:《感證輯要》卷四。 組成:杜蒼朮1錢,真川朴1錢,炒廣皮1錢半,浙苓3錢,生曬朮1錢半,川桂枝5分,建澤瀉1錢半,豬苓1錢半,炙甘草5分。 主治:陰黃。黃而晦暗,如熏黃色,而無煩渴熱象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