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散

益陽散

YI Y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二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7.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腎經 18%
胃經 15%
肝經 13%
肺經 10%
大腸經 5%
心經 5%
膀胱經 2%
膽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益陽散中包含丁香,主要原因有二:

  1. 溫腎助陽:丁香味辛、性溫,入腎、脾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之效。對於腎陽虛衰、命門火衰所致的陽痿、早洩、腰膝冷痛、小便頻數等症狀,丁香可溫補腎陽,改善陽氣不足,從根本上改善症狀。
  2. 溫脾止瀉:丁香亦可溫脾散寒、止瀉痢。對於脾陽不足、寒濕內侵所致的腹痛、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丁香可以溫暖脾胃,增強脾胃功能,達到止瀉的效果。

綜上所述,丁香在益陽散中發揮著溫腎助陽、溫脾止瀉的功效,對於治療腎陽虛衰、脾陽不足所致的相關病症具有重要作用。

益陽散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暑化溼: 藿香味辛性涼,具有芳香化溼、解暑止嘔、理氣和中之效。益陽散主要用於治療暑溼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藿香的加入可有效去除暑溼,緩解上述症狀。
  2. 理氣止痛: 藿香亦具理氣止痛之效,可緩解暑溼所致的胸悶氣滯、脘腹疼痛等症狀。益陽散中常配合其他理氣止痛藥材,協同作用,提升治療效果。

益陽散中加入零陵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溫腎助陽,散寒止痛: 零陵香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之功效,對於腎陽虛衰、寒凝血瘀所致的陽痿、早泄、腰膝冷痛、宮寒不孕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2.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零陵香還具有一定的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作用,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例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益陽散中加入零陵香,可以起到溫腎助陽、散寒止痛、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等多重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益陽散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益陽散為溫陽散寒之劑,用吳茱萸可助其溫暖脾腎,驅散寒邪,改善陽虛之症。
  2. 降逆止嘔: 吳茱萸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寒、寒邪上逆所致的嘔吐、噁心等症,能起到緩解作用。益陽散中常配伍溫胃止嘔藥,吳茱萸的加入有助於增強降逆止嘔之力。

益陽散中加入甘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甘松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之功效。益陽散本身用於治療陽虛寒凝所致的腰膝冷痛、小腹墜脹等症,而甘松的溫陽作用可以助益方劑溫腎壯陽,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2. 行氣止痛: 甘松能行氣止痛,對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效果顯著。益陽散中加入甘松,可協同其他藥材,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進一步緩解因寒凝氣滯導致的腰膝冷痛。

綜上所述,甘松在益陽散中發揮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中藥方劑[益陽散]的組成中,包含紫梢花,因為紫梢花具有散風解表和溫經止痛的作用。紫梢花能夠有效散寒解表,對於因風寒引起的感冒、頭痛等症狀有顯著效果,同時其溫經止痛作用能夠改善由寒濕引起的經痛和腰膝酸痛。這使得[益陽散]在處理風寒感冒和經痛方面更加有效,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

益陽散中加入菟絲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壯陽:菟絲子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它能改善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洩、遺精滑精等症狀,與益陽散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整體補腎壯陽效果。
  2. 滋陰潤燥:菟絲子還具有一定的滋陰潤燥作用,能緩解腎陰不足引起的口乾舌燥、五心煩熱等症狀。在益陽散中,菟絲子可與其他滋陰藥材配合,平衡補腎壯陽之性,避免燥熱之弊。

益陽散中包含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助陽: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助陽、散寒止痛之功效,能溫煦脾腎陽氣,改善陽氣虛衰所致的陽痿、早泄、宮寒不孕等症。
  2. 引導藥力: 肉桂性燥,具有引藥入腎、引藥下行的作用,可將其他藥物的藥力引導至腎經,增強補腎壯陽的效果,提高方劑療效。

總而言之,益陽散中加入肉桂,既能溫陽助陽,又能引導藥力,有效改善陽氣虛衰所致的各種症狀。

中藥方劑[益陽散]的組成中,包含蛇床子,因為蛇床子具有補腎壯陽和抗菌的作用。蛇床子能夠增強腎功能,對於由腎虛引起的腰膝酸痛和性功能障礙有顯著效果,同時其抗菌作用有助於改善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相關症狀。這使得[益陽散]在調理腎虛和處理感染方面更加有效,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

益陽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止痛: 木香味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益陽散以溫陽補腎為主要功效,而氣滯血瘀常導致陽氣不振,木香可行氣活血,促進陽氣流通,緩解因氣滯所致的疼痛。
  2. 健脾和胃: 益陽散中常加入一些滋補腎陽的藥材,容易造成脾胃虛弱,木香可健脾和胃,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有助於藥材的吸收利用,提高藥效。

中藥方劑[益陽散]的組成中,包含狗脊,因為狗脊具有補腎壯陽和強筋骨的作用。狗脊能夠增強腎功能,改善由腎虛引起的腰膝酸痛和性功能障礙,同時對於強健筋骨也有顯著效果,使得[益陽散]在調理腎虛和提升體力方面更加有效,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益陽方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益陽散」主治「濕冷乘襲下部腫痛」,意指因寒濕之邪侵襲人體下半部(如腰膝、陰部、下肢等),導致氣血凝滯、經絡不通,出現局部腫脹疼痛。此類證候常見於古代所稱的「陰疽」「寒濕腳氣」或「冷疝」等,特點為患處冷痛、重着、腫而不紅,遇寒加劇,得溫稍緩。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天南星(生或製)

  • 藥性:辛溫,有毒,歸肺、肝、脾經。
  • 作用
    • 燥濕化痰:針對「濕邪」停聚,能化經絡中的痰濕淤堵。
    • 散結消腫:辛溫走竄,能化解濕冷凝滯所致的腫痛結塊。
    • 祛風止痺:適用於寒濕引起的關節痹痛,尤善下行。

2. 佐藥:京棗(大棗)

  • 藥性:甘溫,歸脾、胃經。
  • 配伍意義
    • 緩和毒性:天南星生用有毒,大棗可減其峻烈之性。
    • 補益脾胃:甘溫健脾,助正氣抗濕邪,符合「益陽」方名中扶陽之旨。
    • 調和藥性:避免天南星過於溫燥傷津。

3. 劑型與服法

  • 散劑:直接研磨為末,保留藥材峻烈之性,利於快速散寒濕。
  • 煎服加棗:以水煎煮可降低天南星毒性,同時借棗之甘緩,使藥力持久作用於下部。

三、擬機推論

此方以天南星為核心,利用其辛溫燥烈之性,直接攻逐下焦寒濕凝滯,佐大棗兼顧中焦脾胃,體現「逐邪不傷正」的配伍思路。方名「益陽」,並非單純溫補,而是通過祛除寒濕(陰邪)以恢復陽氣流通,符合《內經》「陰邪去則陽氣自復」之理。

:本方側重於祛邪,若患者氣血虛弱或陰虛內熱,則需調整配伍。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
上為末。
每服3錢,加京棗2個,同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益陽散, 出處:《夀世保元》卷八。 組成:天南星。 主治:小兒吐瀉不止,或攻伐過多,四肢發厥,虛風不省人事。

益陽散,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丁香枝杖、藿香、零陵香、吳茱萸、甘松、紫稍花、菟絲子、桂、蛇床子、箋香、木香、杜狗脊各等分。 主治:濕冷乘襲下部腫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