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枳湯

一枳湯

YI ZHI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37)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0%
脾經 20%
肝經 20%
心經 20%
胃經 20%
大腸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一枳湯中包含枳實,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行氣消積: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嘔的作用。方中以枳實為主藥,能疏通氣機,消解積滯,緩解胸悶腹脹、嘔吐等症狀。
  2. 降逆止嘔:枳實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一枳湯中以枳實配伍其他藥材,共同發揮降逆止嘔的功效。

因此,一枳湯中包含枳實,正是為了發揮其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以治療氣機阻滯、胃氣上逆所致的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枳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妊娠脾燥,大腸經澀,大便虛急」,其病機核心在於:

  1. 脾燥:指孕後陰血養胎,脾失濡潤,運化功能遲滯,氣機不得舒展。
  2. 大腸經澀:因脾不布津,腸道津液虧乏,傳導受阻,故見大便乾澀難行。
  3. 大便虛急:糞燥結於腸中,欲下不得,產生虛性急迫感,屬本虛(脾陰不足)標實(腸道氣滯)。

此證特點為「燥」與「滯」並存,需潤燥兼行氣,然妊娠用藥忌峻下,故以輕清通降為法。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單味「麩炒枳實」為君,其效有三:

  1. 理脾胃:麩炒後性緩,專入脾、胃二經,能破滯氣而「不傷正」。其辛行苦降之性,可疏解脾燥所致氣機壅塞,促進運化,此謂「通陽氣以布津」。
  2. 通大腸:枳實本為行氣要藥,善走大腸經,能「推蕩糟粕」。其微苦降泄之性,可刺激腸道蠕動,緩解「經澀」之結,使大便得通而「虛急」自除。
  3. 妊娠調控之妙:相比生枳實破氣之猛,麩炒後兼顧護胎。張元素言其「消食健脾,去胃中濕熱」,契合孕婦「體滯而忌峻」之需,通過輕疏中焦以間接潤腸。

配伍思想:此方體現「以通為潤」之法。脾燥非直接滋陰,而是透過理氣醒脾,恢復津液布散;大腸澀非強攻,而是借氣行促腸道自通。單藥力專,避免多味藥可能之偏性,尤適妊娠期「藥簡效捷」需求。


延伸推理
若臨證見脾燥甚(如口乾、舌紅少津),可佐麥冬、沙參;氣滯重(腹脹明顯),酌加陳皮、蘇梗,然皆需嚴守妊娠用藥禁忌。一枳湯之精要在於「通滯不傷胎,治標顧本」,堪為婦科氣機調理之範例。

傳統服藥法


枳實(麩炒)3錢。
理脾胃,通大腸。
水煎,不拘時候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一枳湯, 出處:《葉氏女科》卷二。 組成:枳實(麸炒)3錢。 主治:理脾胃,通大腸。主治:妊娠脾燥,大腸經澀,大便虛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