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枳橘熨方劑中包含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實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枳橘熨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枳實能疏肝解鬱,使氣機通暢,解除氣滯所致的疼痛。
- 消食化積,降逆止嘔: 枳實亦有消食化積、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飲食積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枳實能幫助消化積滯,緩解胃氣上逆。
因此,枳橘熨方劑中包含枳實,正是利用其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以及消食化積、降逆止嘔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枳橘熨方劑中包含陳皮,主要原因有二:
- 理氣和胃: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枳橘熨方以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為治則,而陳皮的理氣作用可助藥力直達病所,緩解氣滯血瘀,達到止痛的效果。
- 助藥力: 陳皮具有引藥入藥,增強藥效的作用。枳橘熨方中多用辛溫之品,陳皮可以與之相伍,使藥力更強,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枳橘熨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婦人陰腫如石,痛不可忍,二便不利」,其核心病機為氣機壅滯,導致局部腫脹疼痛,並影響水液代謝與二便通暢。陰腫堅硬如石,反映氣滯血瘀;痛不可忍為氣血不通所致;二便不利則與氣滯影響三焦水道與腸腑傳導相關。此方通過外熨法行氣散結,直接作用於患處以緩急止痛。
組成邏輯與功效推理
枳實(4兩)
- 性味歸經:苦、辛、酸,微寒,歸脾、胃經。
- 核心功效:破氣消積、化痰除痞。
- 方劑作用:其辛散苦降之力能直破壅滯之氣,尤善通降胃腸氣機,改善二便不利。外熨時,藥性透皮而入,疏通局部氣血瘀結,緩解腫痛。
陳皮(即橘皮,4兩)
-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肺經。
- 核心功效: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方劑作用:辛溫行散,助枳實開宣氣機,兼能燥濕化濁。其溫性可制枳實微寒之偏,協同增強行氣消腫之效。
配伍與治療原理
- 行氣為主:兩藥皆為氣分要藥,枳實偏破滯降濁,陳皮偏宣通溫散,合用能全面調動氣機升降,解除局部壅塞。
- 外熨導引:炒香後熱熨,借溫熱之性促進藥力滲透,直接作用於患處。透過皮膚吸收與經絡傳導,疏通下焦氣滯,達到「痛止腫消便利」之效。此治法避開內服傷正之虞,尤適合氣滯實證之急症。
延伸思考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原則。雖未用活血藥,但氣行則血行,間接改善血瘀;未用利水藥,然氣暢則水道通,二便自利。其簡潔配伍專注於氣機調理,展現「治病求本」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枳實4兩,陳皮4兩。
行氣。
上炒令香熟,以絹袋盛之,遍身從上至下,及陰腫處,頻頻熨之,冷則換之,直至喉中覺枳實氣,則痛止腫消便利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陰道炎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枳橘熨, 出處:《濟陰綱目》卷七。 組成:枳實4兩,陳皮4兩。 主治:行氣。主治:婦人陰腫如石,痛不可忍,二便不利。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