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賺胸散
ZUAN XI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88)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20%
大腸經 10%
脾經 10%
胃經 10%
膀胱經 10%
肺經 10%
腎經 10%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賺胸散中加入枳實,主要是由於枳實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消積化滯:枳實味苦性寒,具有消食導滯、行氣消脹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胸悶、脘腹脹滿等症狀,有助於消除積滯,使氣血運行通暢。
- 理氣寬胸:枳實具有理氣寬胸的作用,能舒緩胸部鬱悶、氣逆上衝等不適,改善呼吸不暢的症狀。
因此,賺胸散中加入枳實,有助於疏肝理氣、消積化滯,達到寬胸止痛的效果,進而改善胸部不適的症狀。
賺胸散中包含桂枝,主要是因為桂枝具有以下作用:
- 溫經通絡: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對於胸部寒凝、氣血瘀滯導致的胸痛、胸悶等症狀,桂枝能起到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
- 調和營衛:桂枝能調節營氣和衛氣,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心肺功能。對於因營衛不和導致的氣短、心悸等症狀,桂枝能起到調和營衛,改善氣血循環的作用。
因此,賺胸散中加入桂枝,可以溫通經絡,散寒止痛,調和營衛,改善胸部不適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賺胸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所治「傷寒結胸,氣噎塞,煩悶」,屬傷寒病程中邪氣內陷、氣機結滯於胸膈之證。結胸多因表邪未解,誤下後正氣內虛,熱邪或寒飲與痰水相搏,阻塞胸脘,致氣逆不暢,故見胸悶氣塞、噎膈不舒、煩躁不安。其病機核心在於「氣滯痰阻,胸陽不展」。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枳實(麩炒)
- 性味苦辛微寒,麩炒後緩其峻性,偏入氣分。
- 功效專於「破氣消痞」,能開泄痰結,通降胸膈滯氣。《傷寒論》多用於結胸、痞滿(如大、小陷胸湯配伍枳實),取其破結寬胸之力。
- 此方重用二兩,旨在速開氣結,解除胸中窒塞感。
桂心
- 性味辛甘溫,為肉桂去粗皮後質優者,溫通力強。
- 功能「通陽散寒」,助陽化氣以行滯。針對胸陽不振所致氣機壅滯,藉溫通之性協同枳實,散寒結、促氣行。
- 亦防枳實苦寒過泄,有「去性存用」之意。
配伍邏輯
- 一溫一泄,升降相因:枳實降氣破滯,桂心升陽溫通,二者相配,調暢氣機之升降,共解「寒熱痰氣互結」之勢。
- 動靜結合:枳實主「動」以攻逐痰滯,桂心主「靜」以溫養胸陽,契合「結胸」本虛標實之病態。
推論潛在應用
此方雖簡,然氣滯與陽鬱並治,可延伸於:
- 寒痰阻肺之咳喘胸悶(加味杏仁、半夏)。
- 胃寒氣逆之噯氣痞滿(配伍生薑、厚朴)。
- 然須辨明寒熱比重,熱結重者需增黃連、瓜蔞等清熱化痰。
總結
賺胸散以「通陽破結」為法,針對傷寒誤治後氣塞胸膈之證,透過溫通與行滯的協同,恢復胸中氣化,體現「急開其閉」的治療思路,為結胸輕證之簡效方。
傳統服藥法
枳實2兩(麩炒微黃),桂心1兩。
上為細散。
每服2錢,以溫水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胰臟炎膽囊炎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賺胸散, 出處:《聖惠》卷十三。 組成:枳實2兩(麸炒微黃),桂心1兩。 主治:傷寒結胸,氣噎塞,煩悶。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