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僵蠶散

一味僵蠶散

YI WEI JIANG CA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9.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胃經 33%
肺經 33%
肝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一味僵蠶散中包含白僵蠶,主要是因為白僵蠶性寒、味辛,具有 祛風、止痙、解毒 等功效。

白僵蠶是蠶蛾幼蟲感染白僵菌後,經過乾燥處理而成的藥材,其主要成分是 僵蠶素,具有 抑制神經系統興奮性 的作用。因此,白僵蠶可以有效治療因風邪入侵引起的 抽搐、痙攣、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等症狀。

此外,白僵蠶還有 解毒消腫 的功效,可以治療 毒蛇咬傷、蜂螫傷、瘡瘍腫毒 等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味僵蠶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文獻,主治「哮喘」,屬單驗方範疇。哮喘一症,傳統中醫多歸於「痰飲伏肺」「風邪引動」或「肺氣上逆」,發作時痰鳴氣促,甚則喘息不得臥。僵蠶性味咸辛平,傳統認為其能「祛風化痰、散結解痙」,古代醫家取其「蟲類走竄」之性,針對哮喘發作時「風動痰阻」的病機,通過熄風通絡、化痰平喘以緩解症狀。尤其瓦上焙黃後,燥性增強,更助化痰散結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推論

  1. 藥物特性
    大白僵蠶為蠶蛾科幼蟲感染白僵菌後僵化之乾體,其質輕上行,傳統用於「風痰」證。辛能散風,咸軟頑痰,焙黃後研末,增強其燥濕化痰之力;米飲送服,既可顧護胃氣,又能輕載藥力上行於肺。

  2. 作用機理推測

    • 祛風解痙:僵蠶所含蛋白質及僵菌素可能抑制氣道平滑肌痙攣,類似中醫「熄風止痙」之效,緩解哮喘發作時的氣道攣急。
    • 化痰散結:焙黃後研末,物理性質更利於吸附痰液,或通過促進氣道分泌物代謝,改善痰阻氣逆之狀。
    • 蟲類通絡:蟲藥擅「搜剔風邪」,可能調節免疫異常反應(如減輕過敏性哮喘的風邪誘因)。
  3. 單方配伍思維
    古代單驗方強調「專病專藥」,僵蠶獨用,集中藥力攻逐風痰,避複方之冗雜。米飲為引,既防蟲藥傷胃,又借穀氣助藥性溫和發揮。

綜論
此方體現古人「簡便驗廉」的用藥智慧,從現代視角看,可能透過抗炎、解痙、調節免疫等多途徑緩解哮喘症狀,然其具體機轉仍待科學驗證。古代應用需結合辨證,對「風痰壅肺」型哮喘或較適宜。

傳統服藥法


大白僵蠶7枚。
瓦上焙黃,研成極細末,作為1次量。
放米飲調服,每日1次。病重者可加服1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氣喘呼吸急促,喉中哮鳴如哨鳴音

相同名稱方劑


一味僵蠶散, 出處:《外科十三方考》。 組成:大白僵蠶7枚。 主治:哮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