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丸

一母丸

YI MU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腎經 33%
胃經 33%
肺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一母丸」方劑中包含「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知母味苦甘,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其清熱瀉火可針對因熱邪上炎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而滋陰潤燥則可緩解因陰虛燥熱所致的咳嗽、便祕、皮膚乾燥等問題。
  2. 配伍相宜,增強療效: 一母丸中多包含滋陰潤燥藥物,如生地、麥冬等,知母與之配伍,可相輔相成,清熱瀉火之餘,更能滋陰潤燥,共奏清熱滋陰、潤燥生津之效。

知母的加入,使一母丸的功效更為全面,能有效改善因熱邪上炎或陰虛燥熱所致的各種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一母丸]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1. 未足月產痛:主治妊娠未至足月,卻出現類似臨產之疼痛,恐有早產之虞。
  2. 難產及子煩:針對產程不順、胎兒娩出困難,以及孕婦心煩躁擾(子煩)之證。
  3. 胎動不安:妊娠期間胎元不穩,腹中騷動明顯者。
  4. 產後陰戶劇痛:產後陰部損傷疼痛,難以忍受者。

此方主治範圍集中於妊娠產前、產時及產後三階段之不適,尤其側重「熱鬱陰傷」所致之痛證與煩躁。其中「子煩」一症,多因陰虛內熱擾心,而「小戶痛」亦常見於產後陰血耗傷、經脈失養。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單味藥:知母(洗淨,焙乾,用量一兩)
製劑:研細末後以蜜煉丸,形如芡實(雞頭子),溫酒送服。

知母之性味功效

  • 性味苦寒,歸肺、胃、腎經,具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效。
  • 《神農本草經》載其「主消渴熱中,除邪氣,水腫,下水,補不足,益氣。」
  • 後世多用以治陰虛火旺、骨蒸潮熱,或熱病煩渴。

方劑邏輯推論

  1. 清熱以安胎:妊娠胎動不安或未足月產痛,若因母體內熱熾盛,灼傷陰血,熱擾胎元,知母可清瀉火熱,間接穩定胎氣。
  2. 滋陰緩急止痛:產後陰戶劇痛(小戶痛),可能因陰血驟虛、經脈失濡,或餘熱未清,知母滋陰潤燥,配合蜂蜜之甘緩,可緩解疼痛。
  3. 降火除煩:子煩多屬心腎陰虛、虛熱上擾,知母入腎經,瀉火滋陰,標本兼治。
  4. 蜜丸佐酒之義:蜂蜜補中潤燥,丸劑緩圖藥力;溫酒通行血脈,助藥性速達病所,適用於產科血滯或虛羸之痛證。

三、總結
此方雖僅一味知母,然其清熱滋陰之力,恰能針對妊娠、產後「陰虛內熱」之核心病機,透過瀉火存陰、潤燥緩痛,達成安胎、順產、止煩、鎮痛之效。製劑設計簡潔,蜜丸與酒服之法,兼顧緩急與藥效導引,反映古代對產科證治「以柔制剛」的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知母(洗,焙)1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溫酒嚼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胎動不安

相同名稱方劑


一母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二四引《管見良方》。 組成:知母(洗,焙)1兩。 主治:妊娠日月未足而痛,如欲産者,難産及子煩。妊娠胎動不安,及産後小戶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