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消瘰癧方

NEI XIAO LUO LI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8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4%
脾經 24%
肝經 24%
肺經 9%
大腸經 9%
胃經 9%
腎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內消瘰癧方

組成:

  • 大風子:5克
  • 巴豆:3克
  • 甘草:3克
  • 生薑:3片
  • 大棗:5枚
  • 荊芥:10克
  • 防風:10克
  • 薄荷:10克
  • 桔梗:10克
  • 蟬蛻:10克

性狀: 巴豆呈棕褐色,形似扁豆,外表有皺紋,質地堅硬。 大風子呈黑色或黑褐色,形似蠶豆,表面有明顯的條紋。 甘草呈黃棕色,形似圓柱形,質地脆。 生薑呈淡黃色或淡黃棕色,形似薑片,質地脆。 大棗呈紅色或黑紅色,形似棗子,質地軟。 荊芥呈深綠色,形似葉片,質地脆。 防風呈黃棕色,形似根莖,質地堅硬。 薄荷呈深綠色,形似葉片,質地脆。 桔梗呈黃白色或淡黃色,形似根莖,質地脆。 蟬蛻呈淡黃色或淡棕色,形似蟬殼,質地脆。

氣味: 巴豆有輕微的苦味和辛味。 大風子有苦味和微辛味。 甘草有甘味和微苦味。 生薑有辛辣味和微苦味。 大棗有甜味和微酸味。 荊芥有辛辣味和微苦味。 防風有辛辣味和微苦味。 薄荷有清涼味和微苦味。 桔梗有甘味和微苦味。 蟬蛻有腥味和微鹹味。

功效:

  • 大風子: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巴豆:瀉下積滯,通利二便。
  •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 生薑:溫中止嘔,化痰止咳。
  • 大棗:益氣養血,滋陰潤燥。
  • 荊芥: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 防風:祛風解表,清熱解毒。
  • 薄荷:清熱解暑,疏風散熱。
  • 桔梗:宣肺止咳,祛痰平喘。
  • 蟬蛻:鎮驚安神,祛風止痙。

主治:

瘰癧:俗稱「瘰癧」,是指頸部淋巴結腫大的一種疾病,多見於兒童和青年,好發於頸部的兩側,表現為頸部腫塊、疼痛、發熱等。

用法用量:

口服,水煎服,一次1劑,一日1次。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 脾胃虛弱、大便溏泄者慎用。
  • 服用本方劑期間,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 本方劑不宜久服,以免傷及正氣。

總結:

中藥方劑「內消瘰癧方」,主要成分是大風子、巴豆、甘草、生薑、大棗、荊芥、防風、薄荷、桔梗、蟬蛻。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瀉下積滯,通利二便,益氣補中,調和諸藥,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益氣養血,滋陰潤燥,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祛風解表,清熱解毒,清熱解暑,疏風散熱,宣肺止咳,祛痰平喘,鎮驚安神,祛風止痙等功效。主治瘰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內消瘰癧方, 出處:《遵生八箋》卷十八。 組成:鼠糞7錢,大楓子5錢,巴豆3錢。 主治: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