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胎兔丸中加入蔓荊子,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暑、疏散風熱、止痛止癢的功效。
蔓荊子味苦辛,性涼,入肝、膽經,可清熱解暑,疏散風熱,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疹瘙癢等症。胎兔丸作為治療小兒熱病的方劑,以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為主,而蔓荊子則有助於清熱解暑,疏散風熱,緩解因熱毒引起的頭痛、發熱、皮膚疹子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達到平衡陰陽、疏通經絡、緩解病情的目的。
胎兔丸方中加入菊花,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胎兔丸多用於治療熱毒蘊結、血瘀阻滯所致的各種疾病,菊花可清熱解毒,幫助消散熱毒,緩解病症。
- 涼血止血: 菊花亦有涼血止血之效。胎兔丸中常配伍活血化瘀藥物,菊花可輔助涼血止血,防止活血藥物過於霸道,避免出血過多。
總而言之,菊花在胎兔丸中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胎兔丸主治小兒痘瘡(天花)後遺症,因餘毒未清,熱邪上攻於目,導致以下眼疾:
- 黑珠凸出(角膜或眼球突出):因熱毒熾盛,氣血壅滯,迫使眼珠外凸。
- 翳膜瞞睛(角膜翳或結膜增生):熱毒灼傷目絡,津液凝結成翳,遮蔽睛珠。
- 紅赤腫痛:肝肺火熱上炎,血絡瘀滯,發為目赤腫痛。
- 眵淚交作:熱灼津液為眵(眼屎),風熱擾目則淚出不止。
此方針對「痘毒攻目」之病機,屬熱毒鬱滯肝肺兩經,治以清熱解毒、退翳明目為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胎兔(陰陽瓦焙乾為末)
- 性味功效:兔肉甘涼,胎兔尤具滋陰清熱之效,焙乾後增強收斂解毒之力。
- 邏輯推理:
- 「以臟治臟」思維:胎兔為胚胎組織,古人認為可引藥入肝腎,滋養目系。
- 痘毒屬血分熱邪,胎兔能涼血解毒,防熱毒上攻損目。
- 陰陽瓦焙乾,取其「陰陽平衡」之意,兼顧清熱與固護正氣。
2. 臣藥:蔓荊子(去膜為末)
- 性味功效:辛涼,歸膀胱、肝、胃經,善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 邏輯推理:
- 治「風熱上攻目赤」要藥,疏解痘後殘餘風熱,減輕目腫痛。
- 去膜留仁,取其輕清上行,專注清頭目之火。
3. 佐藥:菊花(去梗葉為末)
- 性味功效:甘苦微寒,歸肝肺經,清熱解毒、平肝明目。
- 邏輯推理:
- 白菊偏重清肝明目,針對「翳膜瞞睛」之肝熱翳障。
- 去梗葉用花,取其輕揚之性,引藥上行至目。
4. 使藥:煉真川蜜為丸
- 蜂蜜作用:
- 甘緩調和諸藥,緩解兔肉乾澀之性。
- 潤燥解毒,輔助清熱而不傷陰。
【全方配伍特點】
- 標本兼治:
- 胎兔清血分痘毒治本,蔓荊子、菊花散風熱、退翳膜治標。
- 升降相因:
- 蔓荊子辛散上行,菊花清降火毒,一升一降調和目絡氣機。
- 藥簡力專:
- 三藥皆為末,煉蜜為丸,加強直達眼部病所之效。
此方體現中醫「從血分透熱解毒,從氣分散風退翳」的治法,契合痘毒攻目的複雜病機。
傳統服藥法
胎兔(去毛,洗淨,用陰陽瓦焙乾為末)1兩1錢,蔓荊子(去膜,曬乾為末)1兩,菊花(去梗葉,曬乾為末)1兩。
上末共為一處,煉真川蜜為丸。
白滾湯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胎兔丸, 出處:《審視瑤函》卷四。 組成:胎兔(去毛,洗淨,用陰陽瓦焙乾爲末)1兩1錢,蔓荊子(去膜,曬乾爲末)1兩,菊花(去梗葉,曬乾爲末)1兩。 主治:小兒痘後餘毒攻,或一目,或兩目,黑珠凸出,翳膜瞞睛,紅赤腫痛,眵淚交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