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菁子散

蔓菁子散

MAN JING Z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0.2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膀胱經 33%
胃經 33%
肝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蔓菁子散中加入蔓荊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 蔓荊子性涼,味苦,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對於因風熱上擾導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蔓荊子能有效緩解。

2. 疏風通竅: 蔓荊子入肝經,具有疏風通竅的功效,能通利頭目,改善因風熱引起的視力模糊、耳鳴等症狀。

因此,蔓菁子散中加入蔓荊子,可有效清熱解表、疏風通竅,達到治療風熱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蔓菁子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小兒頭禿不生髮,苦癢」,即小兒頭皮禿髮無毛囊生長,且伴隨劇烈瘙癢之症。古代醫家認為,此症或與風熱濕邪上攻頭皮、氣血不榮毛竅有關。蔓菁子(蕪菁子)經反復蒸曬後,以其辛散溫通之性,外用可祛風止癢,內服則能活血通絡,促進毛髮生長。清酒調服,取其辛溫行散之力,助藥性上行頭面,以達「養髮袪風」之效。

組成與治療原理推論

  1. 蔓菁子單用之理
    蔓菁子性味辛、苦、平,傳統用於利濕解毒、消腫散結。《本草綱目》提及其能「通利頭目,治風癢」。此方獨用蔓菁子,且經「三蒸三曬」炮製,目的在於:

    • 蒸製:緩解其辛燥之性,避免刺激小兒稚陰之體,同時增強溫通行血之力。
    • 熱湯淋曬:藉外熱激發藥性,使藥力透達皮表,契合「頭為諸陽之會」之生理特性。
  2. 劑型與服法設計

    • 散劑:利於藥粉直接作用於腸胃,快速吸收,布散全身。
    • 漸加藥量:從「方寸匕」遞增至「三匕」,順應小兒體質,避免過峻。
    • 清酒送服:酒性上行,引藥至頭面,兼活血通絡,改善局部氣血滯澀。
  3. 作用機轉推測
    此方或透過以下途徑起效:

    • 祛風止癢:蔓菁子辛散之性,可疏散頭皮風熱濕邪,緩解瘙癢。
    • 活血生髮:蒸製後溫通力增,促進頭皮氣血流通,毛囊得養而再生。
    • 標本兼顧:內服調理整體氣血,外透局部邪氣,二者相輔。

總析
蔓菁子散以簡馭繁,透過藥物炮製與服法設計,集中藥力於頭皮問題。其邏輯核心在於「通」與「養」:通散風邪以止癢,溫養氣血以生髮,體現古人「單方治專病」之思維。

傳統服藥法


蔓菁子6升。上一味蒸之,看氣遍合甑下,以釜中熱湯淋之,即曬乾,如此三次訖,為細末。
每服方寸匕,漸加至3匕,食後清酒調下,夜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失明視神經萎縮視神經炎流汗顏色黃

相同名稱方劑


蔓菁子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九。 組成:蔓菁子。 主治:小兒頭禿不生發,苦癢。

蔓菁子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一。 組成:蔓菁子2兩。 主治:黃汗。汗出如檗汁,沾衣,身體虛浮。

蔓菁子散, 出處:《外台》卷二十一引《必效方》。 組成:蔓菁子6升。 主治:青盲,瞳子不壞者。時氣病後,眼忽失明,但瞳仁不損者。

蔓菁子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蔓菁子1斤(以水淘淨),黃精2斤(和蔓菁子9蒸9曬乾)。 主治:補肝氣,明目,延年益夀。主治:眼昏暗不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