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菁散

蔓菁散

MAN JI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0.2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膀胱經 33%
胃經 33%
肝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蔓菁散方劑中含有蔓荊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表,疏風散熱:蔓荊子性味辛涼,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表、疏風散熱的功效。對於風熱感冒、頭痛目眩、鼻塞流涕等症狀,蔓荊子能有效清熱解表,疏散風邪,緩解症狀。

2. 通竅止痛:蔓荊子還具有通竅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風熱引起的頭痛、鼻塞、耳聾、目眩等症狀,蔓荊子能通竅散風,止痛止眩,改善患者不適。

蔓菁散中加入蔓荊子,正是利用其清熱解表、疏風散熱、通竅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目眩、鼻塞流涕等症狀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蔓菁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蔓菁散主治「陰疝腫縮」,此症表現為男性外陰部(如睾丸、陰囊)腫脹疼痛或收縮不適,可能伴隨氣滯、血瘀或寒凝等病理表現。

本外用方主要作用為:

  • 消腫散結
  • 緩解局部腫痛
  • 改善氣血運行

組成分析及治療原理

君藥:

  • 蔓菁根:本經記載其「利五臟,輕身益氣」,具有消腫解毒之效。因其辛散之性,可通行氣血,消散局部腫脹。

劑型特點:

  • 研末為散:便於局部外敷使用,使藥力直接作用患處
  • 溫水調塗:溫助藥性流通,加強活血消腫效果
  • 絹帛敷貼:固定藥效,保持患處溫度

治療原理邏輯推理:

  1. 氣血疏通:蔓菁根辛散特性可疏通局部氣血瘀滯
  2. 局部消炎:可能具有減輕局部炎症反應的作用
  3. 改善循環:通過外敷溫藥促進患處血液循環,緩解腫痛
  4. 物理效應:冷熱調節幫助緩解疝氣引起的腫脹不適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原則,通過局部用藥達到調和氣血的目的,針對「陰疝腫縮」這一局部氣血不暢的病機發揮療效。

傳統服藥法


蔓菁根不拘多少(銼碎)。
上為散。
溫水調塗腫處,或以絹帛敷之。以愈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流汗顏色黃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蔓菁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組成:蔓菁根不拘多少(銼碎)。 主治:陰疝腫縮。

蔓菁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 組成:蔓菁子4兩(洗),蛇蛻2兩。 主治:肝虛,風邪攻目,目暈,瞻視不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