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湯

五花湯

WU HUA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6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心經 33%
肺經 16%
大腸經 16%
肝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花湯中加入紅花,主要原因有二:

一、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五花湯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紅花的加入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二、 疏通經絡,改善循環: 紅花能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藥液更好地滲透到病竈部位,發揮藥效。五花湯多用於關節疼痛、經絡不通等症狀,紅花的加入可促進藥效發揮,提高治療效果。

五花湯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熱毒血瘀所致的出血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例如,五花湯常用於治療痔瘡出血、鼻出血、牙齦出血等症,槐花可輔助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促進傷口癒合,達到緩解症狀、改善病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花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五花湯傳統主治「遍身出血」,即全身多處出血的症狀。此症可能表現為皮膚出血、黏膜出血或其他不明原因的廣泛性出血現象。古代醫家認為此方對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廣泛性出血有止血作用。

組成藥物分析

  1. 水蘆花:甘寒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功效。常用於血熱妄行之出血證。
  2. 紅花:辛溫入心、肝經,能活血通經、散瘀止痛。雖為活血藥,但在止血方中可防血止留瘀。
  3. 槐花:苦微寒入肝、大腸經,善清肝瀉火、涼血止血,尤擅治下部出血。
  4. 茅花(白茅花):甘寒入肺、胃經,功專涼血止血,對於吐血、衄血等上部出血有良效。
  5. 白雞冠花:甘涼入肝、大腸經,具收斂止血、涼血止帶作用,對各種出血均有緩解效果。

組方邏輯及治療原理

此方以「五種花類藥材」組合而成,體現了中醫「同類相須」的配伍思想。整體分析:

  1. 涼血止血為主:方中水蘆花、槐花、茅花、白雞冠花均具涼血止血之效,能清熱涼血以治本,止血以治標。
  2. 活血防瘀為輔:紅花活血化瘀,防止大量涼血止血藥導致血脈瘀滯,體現「止血不留瘀」的治療思想。
  3. 上下兼顧:槐花偏治下部出血,茅花偏治上部出血,配合其他藥物形成全身性止血作用。
  4. 寒溫平衡:紅花的溫性可緩和其餘四花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傷陽。

治療原理推測:該方通過清熱涼血以消除血熱妄行之因,同時多種止血藥協同作用以控制「遍身出血」之症,佐以活血藥防止血止留瘀,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適用於血熱妄行型的各種出血症候。

傳統服藥法


水蘆花、紅花、槐花、茅花、白雞冠花各等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酒渣癬痤瘡

相同名稱方劑


五花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組成:水蘆花、紅花、槐花、茅花、白雞冠花各等分。 主治:遍身出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