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齒丸

龍齒丸

LONG CH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2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0%
肝經 28%
脾經 15%
腎經 11%
大腸經 5%
肺經 5%
胃經 3%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龍齒丸方劑中包含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化痰開竅: 牛黃性寒,味苦甘,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化痰止痙的功效。龍齒丸主治熱病神昏、痰熱內盛、口舌生瘡等症,而牛黃可清熱解毒,化解痰熱,並開竅醒神,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加強療效。
  2. 鎮驚安神,提高療效: 牛黃具有鎮驚安神的作用,可有效緩解熱病神昏、神志不清等症狀。龍齒丸中加入牛黃,有助於鎮定心神,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進一步提高藥效。

龍齒丸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辛香,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可通達腦竅,改善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龍齒丸主治小兒驚癇、神志昏迷,麝香的開竅醒神之效可助藥力直達病所,達到治療目的。
  2. 活血化瘀: 麝香亦具活血化瘀之功,可改善血脈運行不暢,消散瘀血,對於小兒驚癇、神志昏迷等症,往往伴隨氣血凝滯,麝香有助於改善血瘀,促進氣血循環,從而緩解症狀。

龍齒丸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具有鎮靜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龍齒丸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硃砂的鎮心安神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清熱解毒: 硃砂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瘡瘍、口舌生瘡等症。龍齒丸中加入硃砂,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作用,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龍齒丸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鎮心安神、斂汗止瀉之效。與方中其他藥材如遠志、茯苓等相配伍,可增強其安神定志之功,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

2. 補益腎氣: 龍骨亦具滋陰補腎之效,可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牡蠣、龜甲等相輔相成,共同起到補益腎氣的作用,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耳鳴眩暈、遺精滑精等症。

龍齒丸方劑中加入羚羊角,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鎮驚安神: 羚羊角性寒,味鹹,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上擾、心神不寧而引起的驚厥、煩躁不安等症狀。

2. synergize with 龍齒: 龍齒味甘鹹,性涼,具有清熱瀉火、鎮驚安神之效。 羚羊角與龍齒相輔相成,可增強其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龍齒丸中包含龍齒,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龍齒之性味功效:龍齒味甘鹹,性涼,入心、脾經。具有清心安神、鎮驚止痙、斂汗固精之功效。其清心安神之效尤為突出,可治療心煩失眠、驚悸不安、神志恍惚等症狀。

二、龍齒與方劑配伍:龍齒丸的組成中,往往配伍其他具有安神、鎮驚、斂汗等功效的中藥,如珍珠、琥珀、磁石等,與龍齒共同發揮作用,加強清心安神、鎮驚止痙的效果。

龍齒作為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清心安神之效與其他藥材的配伍,共同作用於心神失調、驚悸不安等症狀,故龍齒丸方劑中包含龍齒。

龍齒丸中加入蛇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痙: 蛇蛻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解毒的功效。龍齒丸主治小兒驚癇,多因風邪入體,或肝風內動所致。蛇蛻能祛風止痙,與龍齒、僵蠶等藥物協同作用,共奏息風止痙之效。
  2. 活血化瘀: 蛇蛻亦可活血化瘀,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驚癇患者的氣血運行,進而緩解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齒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癇證晝發者」,即小兒白晝發作之癇證。古代醫家認為,癇證多因風痰上擾、心神不守所致,而晝發者常與陽分風熱或肝風內動相關。方中以鎮驚安神、熄風化痰為主要治法,適用於小兒驚癇、抽搐、神魂不寧等症。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鎮驚安神

    • 龍齒:質重沉降,主入心肝,能鎮驚安神,定魂魄,為治驚癇之要藥。
    • 代赭石:重鎮降逆,平肝潛陽,助龍齒鎮攝肝風上亢。
    • 牡蠣:煅後益增收斂之性,潛陽熄風,兼化痰軟堅。
    • 牛黃:清心豁痰,開竅醒神,協同鎮驚止痙。
  2. 熄風止痙

    • 白僵蠶:祛風化痰,善治驚風抽搐。
    • 鈎藤:平肝熄風,清熱定驚,為小兒驚風常用藥。
    • 蝸牛(古方多用其清熱化痰之效,或配合熄風)。
  3. 活血養血,調和肝氣

    • 當歸、芍藥:養血柔肝,緩解肝風內動之根源。
    • 麝香:開竅醒神,通行十二經,助藥力透達。
  4. 劑型與用法

    • 煉蜜為丸,既緩和藥性,又便利小兒服用。
    • 井華水(清晨井水)送服,取其清涼鎮靜之性輔助藥效。

綜論:此方以重鎮安神為主,佐以熄風化痰、養血柔肝。針對白晝發作之癇證,推測其病機可能與「肝陽偏亢,風痰上蒙清竅」相關,故以龍齒、代赭石等鎮攝浮陽,配伍熄風止痙之品,標本兼治。

傳統服藥法


龍齒半兩,白僵蠶半兩,當歸(切,焙)半兩,芍藥半兩,蝸牛半兩,鈎藤半兩,代赭(研)2兩,牡蠣(煅)2兩,麝香(研)1分,牛黃(研)1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2歲兒3丸,井華水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前列腺炎癲癇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妄想狀態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骨質疏鬆症四肢抽搐多痰尿中混挾精液無故喜笑無法停止突然暈倒不省人事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龍齒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引《指南方》。 組成:牛黃半兩,麝香半兩,朱砂半兩,龍骨半兩,羚羊角1分,羊齒(火煅)1分,龍齒1分,蛇蛻(炒)1分。 主治:癇證晝發者。

龍齒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 組成:龍齒1兩,人參1兩(去蘆頭),遠志3分(去心),茯神1兩,鐵粉1分(細研),金箔50片(細研),防風3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銀箔50片(細研)。 主治:風虛,心驚不定。

龍齒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龍齒1分,麝香1錢(細研),朱砂1分(細研),白芥子1分(微炒),阿魏1錢(面裹煨,面熟爲度),水銀1分,金箔20片,銀箔20片(以上3味細研爲砂子)。 主治:小兒慢驚風,壯熱,手足拘急。

龍齒丸, 出處:《聖惠》卷十四。 組成:龍齒1兩,人參1兩(去蘆頭),虎睛1對(酒浸1宿,微炙),茯神1兩,犀角屑1兩,龍膽1兩(去蘆頭),鬼臼3分(去毛),桂心1兩,防風半兩(去蘆頭),遠志3分(去心),甘草1分(炙微赤,銼),麝香1錢(細研)。 主治:傷寒後,心虛驚悸,神氣不定。

龍齒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龍齒1兩(細研),朱砂3分(細研,水飛過),麝香1錢(細研),犀角屑半兩,人參3分(去蘆頭),茯神1兩,赤箭1分,檳榔半兩,當歸3分(銼,微炒),遠志1分(去心),防風半兩(去蘆頭),天麻3分,生乾地黃半兩。 主治:婦人血風氣上攻,心神恍惚,驚悸,眠卧不安。

龍齒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八。 組成:龍齒3分,黃耆1兩(銼),熟乾地黃1兩,人參3分(去蘆頭),柏子仁3分,防風3分(去蘆頭),獨活3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白朮3分,乾薑3分(炮裂,銼),桂心3分,鱉甲1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襕),桔梗半兩(去蘆頭),茯神1兩。 主治:虛勞,風邪驚悸,心氣不定,吃食少,四肢瘦損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